第452章 恶毒的离间计
至正十三年,八月中旬,鲁锦的军事攻势还没开始,舆论攻势就已经率先展开了。?k~s¨j/x¢s!.,c′o*m*
武昌路,靠近咸宁县的金水湖畔,一处野码头的岸边正停着两艘三桅的大江船,上面载满了货物,周围许多本地的小渔船往来穿梭,岸边的码头上也有挑夫、货郎和赶着马车的商贾,都是来找那两艘大船抢货的。
船上也没什么其他货物,只有一样“硝霜”,也就是‘盐’的别称,这是两艘贩私盐的盐船!
与此同时,自从五月末兵败突围,逃入金水湖的陈友谅残部,如今也是度日如年。
陈友谅从沔阳突围时,本来身边还有上万人,但是等他们一路逃到嘉鱼县时,身边就只剩下七千余人了,剩下的人听说要进金水湖打游击,当水匪,又有两千多旱鸭子再次散去,真正跟他进了金水湖的,只剩下将近五千人。
可是接下来几个月,面对元军的围剿,陈友谅这支残部的处境更加艰难,没吃没喝,数千人只能藏在湖中的芦苇荡里靠捕鱼摸虾勉强生存。
鲁锦当初投的巢湖好歹面积够大,巢湖湖里还有个姥山岛,可以让义军上岛休整一下,还能囤积粮食,而现在陈友谅藏身的这个金水湖,面积小不说,更没湖心岛这种地形,跟他逃进来的残部只能整日待在船上,是吃喝拉撒都在船上的那种日子,跟疍户一个模样,凄惨的很。
有人受不了这种日子,觉得起义没有希望,于是残部里陆续出现许多逃兵,还有人直接做了叛徒,跑去找到元廷官府举报,引来元军继续围剿陈友谅,希望能靠出卖义军换取荣华富贵。
陈友谅没办法,只能放出消息,扬言要再次转移,重新杀向汉阳府地界,就这样一边靠假消息引走元军,一边在金水湖周边跟元军捉迷藏,到了七月好不容易稳定下来,身边也只剩下不到两千人了。
为了稳定仅剩的这一千多人的军心,陈友谅只能将之前从元廷官府,和色目商贾那里缴获的金银财宝分给士卒,如此才勉强稳定了军心。
经历几次波折之后,仍愿留在他身边的,很明显都是义军中的骨干分子,和意志坚定的之辈了,哪怕是为了陈友谅发的钱,那也算意志坚定的要钱不要命,他们宁愿现在跟着陈友谅捕鱼摸虾,也始终等着一个机会,时刻准备着再从湖中杀出去!
可是金银钱财毕竟不能当饭吃,粮食终究还是要吃的,于是从七月稳定下来之后,陈友谅就让手下拿着钱财分散到金水湖周边的县镇去购买粮食,一次不买太多,换着地方买,这样也不容易被发现,还能顺便打听打听外面的消息。
虽然是麻烦了些,买到的粮食也不算多,但好歹也是让他们喝上粥了,可是粮食问题虽然勉强解决了,其他问题又接踵而至,他们买不到盐,或者说买到的盐不够他们那么多人吃.
人不吃盐是会死的,还会浑身浮肿没有力气,如果这时候再遇到元军围剿,恐怕他们就真要被剿杀干净了,这是比粮食还要严重的问题。?萝~拉(§?小e#说??/ |§更§新e?>最\~全#
陈友谅没办法,只能派人到外面四处打听,同时心里还在咒骂鲁锦,自从鲁锦攻占了安庆,掐断了长江的商货运输后,江西和湖广就再也吃不到江淮和两浙的官盐了,只剩下鲁锦售卖的高价私盐,关键还很难买。
经过多番打听,他们总算是从一个贩盐的货郎那里问到了门路,说是有盐船每月逢七便会到金水湖东南的一处野码头批发食盐,只批发不零售,而且只收金银铜钱,当然有盐铁券也行,但这玩意在湖广还比较少见,江西倒是见的多一些。
好在陈友谅缴获的金银还有很多,于是就派了面相比较斯文些的张必先,带着几个士卒跟那货郎去买,这日正是八月十七,张必先一行人划着渔船来到码头时,见到的就是许多人在抢货的场景。
张必先一身书生打扮,站在船头上看到那两条大船满载食盐时,却疑惑道,“他们载着那么多盐,是怎么从金口站进来的,难道不会受到元军排查吗?”
金口站是一处水路驿站,也是金水湖的入江口,想从长江进入金水湖就只有那一条路,元军为了防止陈友谅逃出去,可是在那里设了关卡的,这两艘运盐船能进来就很离谱。
带他们过来的货郎张小五当即道,“还能怎么进来的,花银子买通官府进来的呗,虽然明知道这盐是江南那位楚王卖来的,可他们也不能全都拦下不是,要是让湖广和江西的百姓都没盐吃,那起事的百姓还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