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李邦华如此说,轻轻点头道:“卿之言,朕以为可,但朝廷还是要拿出一个态度,是战是和?”
“战的话,各部衙是不是要立即做好准备,兵马从哪里抽调,粮草和民夫的问题如何解决,和的话又该怎么和?”“洪承畴在题本中提出,希望朝廷可以册封多和多沁,拉拢对方,和准噶尔一起征讨蒙兀儿人,诸卿以为如何?”李邦华皱眉道:“陛下,臣以为,打是一定要打的,就算是我大明不想打,恐怕蒙兀儿人也会轻易放弃关西七卫,尤其是哈密。·w-e.n·x~u\e!t¨x?t-.*c`o\m.”“但接下来是战是和,恐怕还是要看后续态势的发展。”朱由检轻轻点了点头,目光落在了郭允厚的身上。后者深吸一口气,起身道:“陛下,臣不建议这个时候对西域大规模用兵。”“山陕这两年的旱情愈发严重,得亏朝廷一直在不断迁出人口,推广新粮的种植在,这才没有出现易子相食的惨剧。”“且,在此之前,朝廷就已经命新乐侯前往陕甘筹措军需,现在如果再加码的话,陕甘等地恐难以提供。”“若朝廷对西域大举用兵,那所需的粮草就是一个大问题,总不能所有粮草,都从京畿往西北运送吧?那路上的消耗就是一个无底洞。”“朝廷若征发十万兵,所需民夫就得三十万,每名民夫按照一个月两枚银元算,光是饷银就高达六十万枚银元,合因三十万两。”“三十万民夫路上所消耗的粮食,也要三倍之,十万大军每月所需的粮食按四万五千石算,三倍之就是十三万五千石,两者相合就是十八万石,这还是只是一个月的消耗,若战事一旦绵延,这个数字绝对打不住。”“战马每月消耗……”“这还只是粮草,如果再加上火药、火器等军械,户部一时间决计难以支应。”郭允厚说完后,工部尚书宋应星也起身道:“陛下,除了粮草,火药好火器的消耗也很大,光是蜀王那边,之前就几乎将工部的火药抽调一空。”“王恭厂那边现在正在日夜赶工,填补仓房空缺,以及惠安伯那边的需求,若西域战事扩大,火药的缺口恐怕会很大。”两人这番话,让坐在西边的一众武勋皆是眉头紧锁。就连朱由检也觉得头疼的紧。“两位卿家的意思,朕听明白了。”“之前无论是朝克图,亦或是图鲁拜琥,朝廷在征讨他们的时候,军中多是征调的蒙古各部,尚可以就食与敌。”“但若要对蒙兀儿和准噶尔动兵,则需要对西域增兵,一旦增兵,那朝廷就需要加大粮草和火药、军械的供应。”“但现在的朝廷,难以抽调出足够的物资,然否?”“陛下圣明!”郭允厚和宋应星两人,听完朱由检的总结后,齐齐躬身应道。“你们呢?你们是什么意见?”朱由检又看向那些武勋们。孙继浚看了眼不发一言的徐希臯,起身道:“陛下,臣刚才听郭尚书说,户部一时间难以支应,那就是说如果给户部足够的时间,这些东西都是可以筹措出来的,对吗?” 最后两个字,孙继浚是看着郭允厚说的。郭允厚眉头一紧,开口否认道:“陛下,臣并无这个意思。”“怎么就没这个意思?”“各地藩王出海后的那些王庄,是不是都划给各地官府了?”“清丈田亩后,多出来近一半的土地,这些土地是不是要向户部缴税?”“市舶司……”“辽国公,你是来商议西域局势,还是来给户部算账的?”郭允厚不等孙继浚说完,就毫不客气的打断了对方。不等其再次开口,郭允厚又道:“户部这两年是存了些家底儿,但大部分都是银钱,粮食存的还真不是很多。”“大军征发,需要的不是金银,而是粮食、火药。”听他这么说,原本坐在孙继浚下首的,左军都督府都督,新城侯王升忽然站了起来,开口质问道:“你户部是为国理财,不存粮食存金银作甚?金银是能吃还是能喝?”“来,来,来,这个户部尚书你新城侯来做!”郭允厚也恼了,毫不客气的回怼了一句。朝廷征收的赋税就是金银,自己倒是想把这些金银换成粮食,但眼下大明各处都缺粮,哪有那么多粮食让自己去买?朱由检见状,正欲开口转圜,就见温体仁起身,对两人斥责道:“这是在御前,你二人如此这般是想做什么?”两人见状,也不再争吵,彼此冷哼一声,转过头去,谁也不想搭理谁。温体仁转身对朱由检拱手道:“陛下,户部有户部的难处,就像郭部堂所说,这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