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气球事先俯瞰侦察的“照片”全数上传到游戏云端,接着下载到电脑交给群内的大佬分析旗帜、营帐、队列数量,最后得出鞑子此次集结的主力大约有十三万。
按照明末的资料推算,若是黄台吉三丁抽二,另加外藩蒙古与包衣奴才,动员十六七万大军绰绰有余,就这还是经历两次惨败损耗丁口之后的数据。
要是清初入关前的巅峰状况,倾巢而出动员二十万大军也没问题。
很显然黄台吉预留一部分军队监视锦州方向,或许“收复”辽南、攻打背嵬军还不值得满清豁出全力。
望一眼木架上摇摇晃晃的阿济格,何鲁司扭头看向南方。
黄台吉亲率十余万大军南下,必定是胸有成足游刃有余。
群内大佬还说,黄台吉此行御驾亲征,既是耀武扬惊吓明军,还是敲打摇摆不定的蒙古、朝鲜,以彰显满清国力与威势犹在。
可要是对方忽然发现后路被断,又该如何应对呢?
……
打开布包拿出几片生硬的肉干塞入嘴中,斥候向着北面山林眺望,路上刮起寂寥的凉风,没有任何敌人出现。
脑后的金钱鼠尾被铁盔笼罩,斥候就着肉干啜饮马奶,耳边回荡着其他队友咀嚼干粮的吧唧声。
正常来说这片道路不会出现明军,大清十余万主力南下,沿途的敌影早已跑光。
即使后方绝对安全,性情稳重的陛下还是派出大量塘马前往四周查看敌情。
听说汉狗有一支擅长水战的部队,最喜驾船登陆后方袭扰粮队。
他们这些斥候相当部分的主要任务,是保卫后方过来的粮队。
自从主力大军南下伏击明军那天起,运粮的队伍便络绎不绝地南下,时间有先后但从未有一石粮食缺失。
可是最近轮次的运粮队迟到得太晚了,即便大军存粮能维持一些时日,粮食安全也是大军统帅要忧虑的问题。
难道是后方粮队遭遇汉狗的游击小队了么?
斥候们吃饱喝足后便翻身上马,打算向北跨越数十里看看粮队走到哪。
沿途的风景依旧是空荡荡一片,然而当他们跨出数十里,却在一片纵向绵延的丘陵地带,看见一群窜动的人影。
数条宽阔的壕沟连接丘陵之间的窄道,就像一把巨人大刀划出的道道裂纹。
壕沟之间虽有供人站立的平地,以及踩踏通行的木板,但壕沟本身太宽。若是抽走木板,饶是壮汉拼尽全力也没法一步跨过,原地跳远不够,助跑跳远也会刹不住速度坠入其它壕沟。
壕沟的后面是一堵各类杂物构成的矮墙,高度参差不齐,有些齐胸有些齐腰。
矮墙后头是三面显眼的营寨木墙,将寨中兵丁牢牢护在中心。
一个高高竖起的木架吸引所有斥候注意,木架下摆悬挂一名活人。
可惜斥候没有千里镜,双方的距离也很远,只能依稀看见一个模糊的活人轮廓,不知道此人具体身份。
不过凭借兵丁营寨飘扬的数十面旗帜,斥候还是能断定,这些人是敌人,或者说就是背嵬军!
哪怕没有那面镶白的黑旗,背嵬军的特征也极其明显——只有他们会悬挂数十面稀奇古怪的旗帜。
凭借十数年的征战经验,斥候很快估摸出背嵬军数千兵力。
只能坐船绕后小打小摸的背嵬军,怎会聚集数千主力深入敌后安营扎寨?
斥候们不敢怠慢,快马加鞭跑回大营禀报自己的所见所闻。
一众满蒙汉贵族高官闻言都惊了,这几天没见背嵬军身影,居然出现在背后!
黄台吉短叹呼出一口气,复州城军民忽然消失的消息让他一度失落,背嵬军果然还是选了逃走。
他不得不开炮轰灭被包围的明军,俘虏数千人马充入汉军旗做武装包衣。
原以为自己亲征辽南只是一趟索然无味的征程,如今听到背嵬军绕后的消息叫他又惊又喜。
惊的是背嵬军居然没有逃,也没有发挥海运优势,逆流入河踏进辽中平原,反而集结数千人挡在路上隔断南北。
黄台吉特意安排一部偏师驻扎耀州、海州,便是为了拖延阻击背嵬精兵,自己再率数万清骑飞扑过去包围敌人。
喜的是背嵬军没有逃走,而是打算与他正面对决,他还有消灭这支强军的机会。
斥候报告敌军的总人数最多不超过五千,几乎忍不住笑出声,根本不把背嵬军放在眼里。
区区五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