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十章:北平书院
在景山上歇息片刻以后,朱雄英与朱棣在皇城内溜达起来。·s*h\u!y^o·u¨k¨a\n~.~c`o?m^
所谓前朝后宫,前朝三大殿昨日已经看过了,今天看的是后宫。
后宫就就坐落在三大殿之后,景山下面。
马皇后的坤宁宫就在景山之下不远处,风景宜人,空气清新。
朱雄英的万福殿位于东宫与坤宁宫之间。
两者距离都不是很远,左右不过半个时辰的时间。
来到坤宁宫的时候,窗明几净,采光异常的好。
玉儿与莲儿等宫女忙着摆放从南京后宫带来的东西,诸如一些家什物件儿,都是马皇后平日里所使用的。
玉儿笑嘻嘻地说道:“殿下,您昨夜里在燕王府住着?”
朱雄英点头应了一声以后,玉儿又喋喋不休地说道:“殿下昨夜里未归。也不晓得派人给奴婢打声招呼,害得奴婢担心了一个晚上。”
朱雄英尴尬地说道:“实在是抱歉,以后呀,去哪儿肯定要和玉儿姐姐打招呼。”
玉儿捂着嘴笑道:“皇后娘娘说了,她不在的这段时间,让奴婢管着殿下呢。”
绣娘笑道:“就该有个人管着,不然殿下跑的无影无踪了。??咸|鱼§看1{书%&网? ¥%无?=#错-`内±&容°”
朱雄英无语道:“行了,孤不与你说话了。”
瞧着朱雄英与马思思,徐妙锦等人向着殿外走去,玉儿情急问道:“殿下记得早早回来。”
朱雄英挥挥手,头也不回地说道:“知道了。”
离开坤宁宫以后,徐妙锦说道:“殿下,咱们要去哪儿?”
朱雄英一边走一边说道:“去学院看看。”
南京城的学院受制于地理环境的影响,显得有些狭小了,故此当初在决定迁都北平的时候,朱雄英就考虑重新建立面积较大的学院。
位于太液池旁边的四大学院基本上是紧紧相连,儒学院与医学院相邻,中间隔着一条马路,就是军事学院与格物院了。
当朱雄英来到学院门前的时候,宋濂与刘伯温,戴思恭,钱宰在门前不知张望着什么。
“诸位先生这是?”
朱雄英的话落下以后,宋濂等人回头行礼。
“殿下,您说咱们要不要给学院重新取个名?”宋濂脱口说道。
朱雄英不解地问道:“先生欲给学院取何名?”
宋濂捋着胡须说道:“以前咱们称之为儒学院,但是后来学院里教的课程越来越多,既有儒家学说,亦有《道德经》、《大学》、算术、翻译、律法等等事情,所以儒学院已经不适合现在的名字了。^1^5~1/t/x/t`.~c?o^m+”
刘伯温轻声说道:“如今北平都城和南京陪都分别都有学院了,虽说都归属于皇家学院,但每个学院都应该有自己的名字吧。”
朱雄英沉思片刻说道:“每个学院都有自己所学的专业和特长,儒学院这个名字的确有些狭隘了,以后要不就称之为北平皇家学院,南京的儒学院改名为南京皇家学院。”
听着朱雄英这样的话,宋濂抚须说道:“带上“皇家”两个字可彰显权威呀,从学院结业的学生以后就是天子门生了。”
“其他军事学院,医学院和格物院结业的学子们,同样也是天子门生呢。”戴思恭脱口说道。
朱雄英轻轻一笑,看向钱宰问道:“钱老不是在南京学院嘛,怎么也来北平了?”
钱宰看可宋濂一眼说道:“臣是听从宋兄调遣,前来北平的。”
宋濂解释道:“南京学院的先生已经足够多了,而北平学院任职的先生目前稍显不足,所以就将钱先生请来了。”
朱雄英点头说道:“如此也行,如若先生不足的话,可随意抽调南京学院的先生。”
闲聊几句以后,朱雄英就与宋濂,刘伯温等人在学院里转悠起来。
绣娘,徐妙锦则去了皇家商会。
毕竟来了两天了,商会那一大堆事情还没处理呢。
朱雄英应承下来以后,也就由着她们去了。
北平学院传授的是四书五经。
《大学》、《中庸》传授的是治国平天下的格局、修身齐家的准则、中庸之道的平衡智慧。
《论语》、《孟子》传授的是仁政思想、民本主义、为官品德、君臣之道、教化责任。
《春秋》、《礼记》传授的是上古治国经验、典章制度、礼法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