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气运,南起永定,北达钟鼓,承天接地,天子居中,统御四方。”
朱棣的话语中带着一丝丝难以抑制的兴奋。
朱雄英暗暗想到,若是历史不变。
想必当初发起靖难之役打到南京城,登上奉天殿御座的朱棣,估摸着也是这样兴奋吧。
“刘先生不愧是精通堪舆之术,你看这京师布局,方正如棋,井然有序,此乃王道之象,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周礼》所载王城之制,今日便在北平城得以实现,父皇当年之志,就是要建一座超越古今、垂范万世的煌煌帝都,如今已然实现了。”
朱棣的声音回荡在空旷的城楼上,与猎猎风声交织在一起,充满了力量。
朱雄英深吸一口气,目光坚定的看着远处辽阔的街景,脱口说道:“大明必将远超历朝历代,延绵万世。”
朱雄英情不自禁地说出这样的豪言壮语。
暮色渐沉。
走下正阳门以后,朱棣携带着朱雄英行走在宽阔的道路上。
约莫不久,就来到了一处极为广阔之处,广场两侧是一条长长的,带着顶盖的廊庑建筑。
廊庑的柱子粗壮敦实,屋顶覆盖着青灰色的瓦砾,几盏灯笼在夜风中摇曳。
“这便是千步廊了。”朱棣的声音随即响起。
“自正阳门起,直通宫城承天门,其长虽然未必有千步,然而其宽阔,纵深广,故此命名千步廊。”
北平的千步廊与南京城的千步廊作用是一致的。
都是京畿各部门办公之场所。
“日后文武百官朝觐天子的御道,也就是咱们脚下这条道路了,日后凡朝会时,王公大臣,文武百官,皆需按品秩,肃立于此廊庑之下,列队等候,待宫门大开,钟鼓齐鸣,方可依照秩序经此广场,鱼贯而入皇宫觐见。”
朱棣情不自禁地说道:“此地便是彰显天威,整肃朝仪的第一道门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