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八章:发国难财
“升……”
四四方方的黄纸中间仅仅写了这一个字。??÷鸿!_特#小?`说{2网?-| {1首>|发?,
左右不过半个时辰的样子,苏秦黄蒲四大粮商相约来到正阳门外一处较为僻静的宅子。
苏家家主苏振生,看着秦黄蒲三家家主,深吸一口气说道:“信你们都收到了吧。”
“苏老哥,信收到了,但那是什么意思?”
“是呀,就一个字到底什么意思,咱们也不懂呀。”
秦家家主秦柏庸,黄家家主黄平安,蒲家家主蒲惠东纷纷问道。
苏振生理了理情绪,脱口说道:“自然是让咱们提升粮价了。”
“提升粮价?”秦柏庸,黄平安,蒲惠东大吃一惊,异口同声地说道。
苏振生叹了一口气说道:“如今朝廷正在救济灾民,需要大批量的粮食,老朽听户部的人说,朝廷储存的粮食怕是只能坚持到这个月底了。”
“什么?这,这,这不可能吧。”秦柏庸目瞪口呆的问道。
苏振生脱口说道:“老朽今日得到确切的消息,太子殿下可能会派人与我们沟通,买卖粮食的事情。”
黄平安脱口说道:“如果在这个时候提升粮价,这不是公然与朝廷作对吗?”
“是呀,咱们就是普普通通的商人,若是公然与朝廷作对,那洪武大帝岂能饶了咱们。_3\3*k~s¢w·.\c¢o¨m_”
苏振生缓缓说道:“虽说如此,可诸位不要忘了,咱们背后之人也不是软柿子。”
秦柏庸小心翼翼的偷瞄了周边,轻声说道:“咱们当年是接受过他们的一些恩惠,可现在大明立国亦有十几年了,他们还能颠覆了……”
“止住,莫要再说了。”苏振生急忙提醒秦柏庸。
秦柏庸叹了一口气说道:“现在该怎么办呢?”
“虽然信上说了要我们提升粮价,但也没说提升多少是吧。”黄平安忽然脱口说道。
闻听此言,蒲惠东惊喜地说道:“对呀,没说具体的价格呢。”
苏振生掂量一番说道:“咱们都是身份低贱的商人,不管是朝廷,还是背后之人都不敢轻易得罪,既然信上没有说明粮价要提升多少,那么咱们适当提升一点也就是了,若是朝廷问起,随意找个理由就行了。”
“一切都听苏老大哥的。”
话说翌日,当户部尚书张斌告知太子朱标,整个京师储存的粮食难以支撑到腊月底的时候,朱标惊呼一声道:“前几日不是说能坚持两个月之久吗?怎么现在支撑不到腊月底了?”
张斌拱手说道:“原本京师储存的粮食是可以支撑两个月之久的,但京师周边乡镇的灾民也聚集到了京师附近,随着灾民的不断增加,每日粮食的消耗就很大了。,w′b/s·z,.¢o*r/g_”
朱标叹了一口气说道:“内廷处,内阁知晓这件事情了吗?”
张斌拱手说道:“内廷处和内阁诸位大人都已知晓了,原本他们要随着臣一起来,可他们不仅要安置灾民,还要安抚京师百姓,所以只有臣一人来汇报了。”
朱标理了理头绪说道:“你可有良策?”
“臣准备向京师四大粮商买粮或者是借粮。”
“买粮食孤倒是可以理解,借粮何意?”
“所谓借粮就是朝廷今年借他们的粮食,明年以同样的数额归还于他们,只需要多给他们千分之一的粮食就行了。”
依着张斌的意思,朝廷如果借四大粮商一千斤粮食,将来就要归还一千零一斤了。
朱标沉吟片刻说道:“你先与四大粮商沟通一下,听听他们的意思。”
张斌应承下来以后,迈步离去。
待的午时左右,张斌着急火燎的来到了御书房。
处理奏疏的朱标看着张斌慌乱的样子,便问道:“张尚书这是怎么了,何事如此慌张,莫非是没买到粮食?”
“大事不好了,京师四大粮商今日纷纷抬升粮价了。”
朱雄英一愣,脱口说道:“粮价涨了多少?”
“以前一两银子可以购买四百斤稻米,今日要二两银子才能买四百斤稻米,涨了一倍呢。”
闻听此言,朱标暗暗思虑,一两银子也就是一千文钱,换算一下,一斤稻米也就是不到四文钱的样子,
如今四大粮商齐齐涨了价,现在涨价了,一斤粮食就需要将近八文钱了。
这个价格无疑是很贵的。
“不仅粮价涨了,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