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的乌云弥漫在冀州城上空,压抑的气氛久久无法消散。首发免费看书搜:看书群 kanshuqun.com
两日过去,在地方官员的强制征调,以及军队的配合下,约莫七八万的百姓已经陆续集结在粮草大营,放眼望去,每个人的面容都带着深深地疲惫和无奈。
此次随军运粮,意味着无数家庭将暂时失去他们的壮劳力,这对于本就因战乱而生活艰难的百姓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这七八万人说少不少,说多也不多,罗不辞是双线作战,这些人就要被分成两拨,一部分前往三原关,一部分前往五门关,想要支撑三万黑甲军和五万新军的后勤,难度不小。
郭彝和白松平已然整装待发,只待罗不辞一声令下,就可率领大军奔赴三原关。
同时,城东大营,刘耿也已做好了准备。
入夜,中军主帐,刘耿再一次召集众将议事,他刚刚收到郑有为传来的军报,一万五千轻骑,一日夜疾行近两百里,照这个速度下去,考虑到战马后力下降,三日内抵达九口关也不是难事。
而沈樵的速度也不算太慢,两天行进近百里,这对于那些同时押送着粮草的新军来说,可算得上极为难得了。
看完军报,刘耿问徐安民:“粮草准备的如何了?”
徐安民拱了拱手:“已经差不多了,最晚明早便可开始运往前线。”
刘耿颔首,心中暗自惊叹,如此大规模的人员调动,算上贴出告示的那一夜,也不过三天而已,罗不辞的行动速度可是真够快的。
其实他内心很激动,只是没表现出来而已,这次要攻打的是项小满手中的冀北反贼,他的老对手老冤家,有一雪前耻、为自己那条残腿报仇的机会,又怎么还能保持镇定呢?
万事俱备,刘耿踌躇满志,一拍帅案站了起来,就要下令准备拔营事宜,然而未等他开口,帐外突然传来一声“报。”
“进来!”刘耿朗声道。
一名军士应声而入,躬身抱拳:“刘将军,罗刺史有令,请你速去刺史府议事。”
刘耿微微皱眉,问了句:“可知是何要事?”
军士回道:“小的不知。”
刘耿点了点头,心中虽疑,但也不做耽搁,吩咐一众将领在帐中稍待,随即叫上亲军都尉刘安,一起快马加鞭赶往刺史府。
……
刺史府大堂,气氛凝重,罗不辞背着手,在堂内来回踱步,脸色阴沉得仿佛能滴出水来。杜迁等一众属官将领就站在堂内,目光随着他不断游走,脸色同样极为难看。
夜色渐浓,刘耿的速度却不慢,不过两刻钟,便匆匆走进大堂,与罗不辞见礼后,直接问道:“末将正在整军备战,不知将军唤我来所为何事?”
罗不辞深深地看了他一眼,轻轻摇头:“先别忙着调军了。”
刘耿有些错愕,心中顿时有了猜想,但还是问:“这是为何?”
罗不辞没有说话,一旁的郭彝先开了口:“半个时辰前,临仓郡郡守派人传来消息,九口关已于三日前被冀北反贼攻破,关内守军与五门关一样,全军覆没。”
“什,什么?!”刘耿大惊失色,他刚才还以为是罗不辞考虑到新军的弊端,才突然改了主意,却万万没想到九口关已经被人夺了去,不禁是又急又怒,“怎会如此?”
杜迁叹了口气,接过郭彝的话说道:“敌军的行动太过隐秘,我上方郡、临仓郡各地官吏均未察觉,前两日若非有大批流民逃亡洪州,可能我们至今都无法得知五门关已失。”
刘耿立刻追问:“那这次呢?”
“九口关属临仓郡管辖,敌军来犯时,关内守将一早点燃了烽烟,临仓郡守得知后,派人前去探查,只可惜赶到时,关隘已经……”杜迁微微摇头,没有再说下去。
刘耿如遭雷击,胸中刚刚提起的豪气,一瞬间烟消云散。他沉默半晌,突然脸色一变,连忙抱拳说道:“罗刺史勿忧,我三万大军已然奔赴九口关,一万五千轻骑明日便可抵达,没准就能……”
他话未说完,又突然停了下来,硬生生把后面“夺回来”这三个字给憋了回去。
一万五千骑,轻装简从,没有攻坚重器,别说攻城,吃饭都成了问题。
想到这一点,刘耿就算再不甘,也只能说道:“罗刺史,是否派出加急快马,拦下……”
“不用!”罗不辞突然出声,打断道,“本将已经派人通知临仓郡各县官吏,令他们将府库粮草拿出来应急,你那一万五千骑不会饿着。”
说着,罗不辞走到堂上坐下,又道,“眼下三关尽失,冀州腹地门户大开,不论如何,我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