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后来两个人的事不了了之,这里边的缘由他却一无所知。
“当时杨秀正在伤痛中,这事我不敢对她本人说,我是对她父亲说的,杨秀不差心眼儿,我想她心里也明白我对她的意思。”
“她父亲当时怎么答复你?”
“老人家对我很满意,他说当时杨秀还没缓过劲来,过些日子,他把我的意思转达给杨秀。”
“再后来呢?”
“再后来,杨秀就怀孕了。”
“这么快?”
“就这么快,细算起来,也就在我去孤岛的那些日子里,她怀的是哑巴的孩子,这个有方静、方扬的出生日期作证。”
“你……你是渤海大战之后去找的她?”
“渤海大战之后。陈远根就是因为在渤海大战中借粮给我们,才遭**特务抓捕的,当时借粮是我经手的。说起来,若干事都是巧合,解放后,我通过若干关系了解到,渤海大战的情报,其实是方志孝送给天津地下党组织的,咱们的队伍接到情报后,紧急调集部队投入战斗,粮食调配来不及,才由我出面协调,当地借粮,远根和杨秀把一年的豆子借给部队,战士们吃着煮黄豆,打胜了那场仗,后来特务顺藤摸瓜,找到种地屋子,匪特中有一个**叫赵新河的,认识远根,当场就把他抓了。说起这些事,我实在愧对杨秀,因为远根曾经替我给这个**送过情报,是因为我,他们才认识的,所以这一切事,都是由我而起。”
“你当时也是为革命做工作,不是为你一个人,若说是愧对,也是革命队伍愧对杨秀吧……也不对,这说法也不妥当,当初革命是人民大众的事,若没有人付出,革命就不能胜利,再说,在那年月里,为革命付出和牺牲的,可不只是杨秀和远根,方家两个儿子,一个儿媳妇和刚满月的孩子连命都搭进去了,他们这份人情找谁要去?”
“不管怎么说,反正我总觉着我这一辈子是欠了杨秀的。”
“不说谁欠谁,咱说正事,你觉着杨秀到底瞒了什么?”
“这事我琢磨了若干年了也没有个头绪,今日我有个大胆的想法,说出来你听听……”
“啥想法,说出来听听。”
“渤海大战之后,方志孝回来过……见过杨秀……”
“你是怀疑……杨秀和方志孝……”
“……我也不愿这么去想……”
“你不该这么怀疑,这事绝对不可能的,你说的这段日子里,方志孝的媳妇还活着,他们在天津好好待着,方志孝绝对没有回来过,这点我可以保证。”
“那杨秀和孩子的事该怎么解释?”
“没法解释!孩子就是杨秀和哑巴生的,杨秀和方志孝绝对没有关系,你说的这段日子,方明奎老俩住在红柳滩,我天天见他们,方志孝若是回来过,不可能不见见他的爹娘,也不可能不和我打个招呼,因为他当时就知道我是党的人,最重要的一点,方志孝和杨秀的人品,你不该去怀疑他们。”
“我也知道不该怀疑杨秀,这不实在想不通吗。”
“想不通就别去多想,解放后天津来人调查方志孝,所有材料都能证明那段时间方志孝没有离开过天津。”
“方志孝**杀人到底是咋回事,有详细材料证明吗?”
“所有材料都证明方志孝在天津一个国民党军官家中做工,也许是特殊原因,材料上都没有提及渤海大战,也没有提及方志孝具体做过哪些革命工作,说他**杀人,是方志孝留下亲笔信,承认自己杀人叛逃,并没有旁人指证,这事本就让人怀疑,方志孝若不是脑子有毛病,也不该亲口承认自家有罪吧?”
“这么说,方志孝的事,本身就是一件悬案。”
“望风捕影也能害死人的。”
这时,出去买菜的两人回来了。
两个老革命的话,该说的都说了,说了等于没说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