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下旬,气温骤降。?g`o?u\g!o¨u/k.a·n?s¨h?u~.`c_o?m^
距离苏尘前往炼铁厂已有二十一天。
八时许,阳光普照。
庄园一望无际的耕地上,偶然可见地头间的‘黑土堆’飘起淡淡轻烟,在阳光照射下格外显眼。
一行十数人在翠绿麦地边缘缓缓巡视,四人为首,其他人紧其后。
时不时能看到几人口吐白雾,似乎在交谈着。
李世民停下脚步眉收紧锁,口吐雾气忧心忡忡,道:
“去岁尚未入冬,天寒便已远超往年。如今已是二月底,本该春风送暖,万物复苏!”
“然则……”
李世民指着脚下被霜冻得有些有发硬,依稀可见碎冰渣的泥土。
“寒意竟能比腊月更甚几分!”
“此寒,此霜,如同悬于麦田之上一把利刃啊!”
此前下县视察长安各地,新麦生长情况的官员回宫汇报,李世民心悦万分。
不料几天前天气突然转寒,李世民异常忧心冬麦因寒潮而减产,乃至绝收!
因此,今日一早便召集魏征、户部尚书刘政会火速赶往庄园麦田。
李世民伸手拂去麦叶上霜露,指尖感受到刺骨寒意。
“此麦自去岁十月中旬下播,已逾四月,朕心怀热望,只待初夏仓廪丰实,广播关内外!”
“可如今……严寒持续不绝,朕实在忧心,麦苗能否抵御寒流。*精·武\暁~税′罔· ¢更_歆¢醉¢全!”
“万一冻伤冻死,岂非辜负了天意,更辜负万千辛苦劳作满怀期望百姓之期盼?”
“自朕登基以来,开灾不断,此寒灾莫非……乃上天对朕警示?”
李世民有些怀疑人生了,贞观初年蝗灾赤地千里,次年大旱,去年大雪……
魏征上前一步,拱手,语气沉稳而坚定:“陛下,臣不认同!”
“陛下爱民如子,心系稼穑,此乃万民之福,社稷之幸!
陛下之忧,臣等感同身受之余,亦请陛下心安。
此麦苗虽经严寒酷雪,然其叶色深绿,茎杆挺立,并无萎靡冻伤之态。
此高产麦种诚如陛下所言,乃天赐祥瑞,其耐寒之力远超寻常麦种!”
李世民眉头稍显舒缓,目光看向轻风抚过麦田。
魏征捞起衣袍下摆,蹲了下去,伸手按下麦株根部。
“陛下请看,麦苗扎根深且稳。曾听苏小子言道: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此前积雪覆盖,看似酷寒,实则如一层厚被替麦苗抵挡了更凛冽的寒风,护往了地下的根脉。”
“严寒冻死虫害,积雪消融反能滋润土壤,为麦苗返青提供充足水分。”
“此乃寒冬之利也!”
李世民闻言,心中的忧虑又少了些,脸上呈现淡淡笑容。
“玄成之言极为在理,哈哈哈!”
要不说李世民虽然讨厌魏征,骂人之时从不顾忌,安慰人的本事也是一流。如文网 埂歆最哙
主要还是魏征此人实事求是,并非溜须之言。
“陛下,魏公所言极是。”户部尚书刘政会上前两步,深揖一礼:
“臣连日来与司农寺官员及精通农事田户仔细察看过,此麦种确实不凡。
寻常冬麦越冬,最惧者乃无雪之干冷与骤暖骤寒,今虽有雪后奇寒,但地温并未骤降。
且据老农经验,冬麦生长有其规律,寒冬时节本就会减缓长势,积蓄力量。
此麦苗虽在严寒中,但其生机内蕴,根须健壮,正是蓄势待发之象!
待三月中旬,天气必然转暖。那时地气上升,阳气勃发,此麦苗得雪水滋润,必将一日千里迅速拔节、抽穗!
其生长后劲,恐怕比寻常年景更足!”
听完两位大臣有理有据宽慰之言,李世民愁容尽消。
魏征拱手一礼,再次说道,“陛下!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