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
“大概十五万人。”
“十五万?”
沈琰嘴角直抽抽,十五万人啊。
这他怎么解决?
沈琰开始思考。
改革开放后华夏的经济野蛮生长,但随之而来的是大量违规的企业,这一年帝都不知道查了多少人,引起经济动荡在所难免。
农民的就业的确是一个问题,但十五万人口他倒是能轻易的解决。
他在建设商圈。
一个商圈能提供两三千的就业岗位!
但相关的产业链都会缺人,比如食堂,运输工人,司机等等……
也就是说。
开发商圈区。
直接和间接,提供的岗位,应该就有五六千个。
工地增加人手,只会加快建造速度,帮他们撑过今年应该是没有问题。
然后就是非凡服装了,九十年代开始,华夏的消费能力会越来越强,现在可以扩大规模了。
后世的人。
正常情况下,一年买十多身衣服。
有的甚至能买几十套。
但现在的人不同,可能就过年的时候才舍得买衣服,一般都是缝缝补补又三年。
所以他一直没有扩大规模,服装行业的销售已经触及上限。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服装的销售最会直线攀升。
他可以不用生产非凡品牌的衣服,可以设计一些村衫之类的廉价商品,全力生产到时候按斤卖给各大经销商。
这样廉价服装不会影响非凡服装的品牌,又能赚钱解决就业问题。
商圈加非凡服装。
大概能提供一万五千个就业岗位。
商圈只打造一个显然不够,后续可以再来一个开发老房子附近的住宅区!
这样,再解决一万五千个,就业岗位没有问题。
三种方法。
已经解决了五分之一。
剩下的以扩大生产规模等等方式,安插到非凡集团的各行各业。
再消化三万人应该问题不大。
“至于其他的全部送到电子厂!”
非凡集团又准备了好几个新项目。
大量的电子元件需要生产。
对流水线工人的需求,还是非常庞大的。
沈琰屈指在沙发上,有节奏的敲了敲。
解决就业问题,提供那么多岗位,他没有那么多资金啊?
没有资金怎么发工资?
见沈琰仿佛在思考问题,两人都没打扰他。
心里都期盼着沈琰能帮忙解决这个难题。
对了。
他可以安排管吃管住,采取年结算的方式。
公司包吃住。
平时员工也没有其他的需求,给点日常的生活费用即可。
这样延迟发工资的时间,能够减轻资金压力。
八十年代的华夏。
工资基本上还是流行年结算。
按月结算,估计只有国企了。
一年结算一次,老板提桶跑路的事情屡见不鲜,非凡集团那么大的产业摆在此地,倒是不用担心。
按照这个方法行动,到时候至少能解决十万人的工作问题。
剩下的他就不管了。
如果曾亚良连五万人都安置不了。
那他这个市长也可以换人了。
想到这,沈琰看向两人,开口道:“我这的确有办法解决就业问题,但需要官方给予支持。”
“什么意思?”
两人一脸不解的看着沈琰。
只要能解决就业问题,不管沈琰他开出什么条件,自己都会答应!
“我打算扩大工厂的生产规模,然后在京都全力开发房地产,所有的工人全部安置在其中,不论工厂和房地产,都需要地皮!”
话语中的意思很明显了。
问题可以解决,但要拿的地皮也比较多。
“这一点沈总尽管放心,地皮你随便选,我们全支持!”曾亚良拍着胸脯保证说道。
不就是几块地皮吗?
只要能把人口问题解决了,压根不算事。
地皮卖出去进行房地产开发,不光能解决就业问题,还能带动京都的经济发展,增加gdp。
简直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他有什么理由阻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