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到民间,就像推广律法那样。
而第二点,就是继续提升官府对天下农耕事的引导程度。
知农,助农,而后兴农。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刺史们得知庙堂的动向,也是几乎将全部心思都放在了这方面,各州都采取了不同的方式来响应三台诏令。
恒州自是不必多说,作为实际上的京师地区,虽然还没有形成清都尹这样的特殊编制,但是在很多方面都有优先权。
恒州迅速开始一系列的助农事,从引进更多耕牛,再到普及推粪,而后到普及铁制农具。
这一年的春天,汉国显得格外忙碌,没有闲下来的人。
祖珽例外。
这些时日里,祖珽总是前往铁厂,去的次数越来越多。
有人看到他醉醺醺的上了车,将这件事弹劾到御史台。
有人发现他插手吏部,提拔了很多的年轻官员,将他们塞进了各地的铁厂,对提拔事表示怀疑。
他公开出面办事的次数正在减少,做事越来越低调。
魏收等人也接到了不少的报告。
如此一直到了汉王元年的七月。
天气格外的酷热。
平城就像是被火焰所烘烤着,能看到那若隐若现的热浪。
王宫之内,更是如此。
刘桃子如今所办公的大殿,被称为汉王殿,简单粗暴,六镇作风。
群臣聚集在汉王殿,分列左右。
高浟则是站在首位,手持文书,正大声的讲述着这些时日里各地的农桑情况。
今年是官府初次对农桑进行较大的干预,当然,这种干预在历史上是一直都存在的,从古早到更后头,一直都存在,历法就是最好的证明,但是如今的干预,明显是超出了过去。
官府强行将农具的价格打下来,将大汉的人均铁量提升了上去,大量的农具被送到民间,提升农业效率,而后就是对耕牛引水等方面的把控,这些还只是刚刚起步。
效果不能说太突出,刚刚推行的政策,想要看到成效,至少也得等上两三年,况且,此番的行为也给庙堂带来了很多的问题,很多部门都缺乏处理这些事情的经验,这些就需要大家慢慢摸索了。
刘桃子坐在上位,听着高浟的报告。
他听的很是认真。
只是,下方的群臣,似乎就没有那么的在意了,或者说,他们有着更加重要的事情要办。
魏收激动着搓着手,看向了其余几个大臣,他们的眼神格外的明亮。
祖珽坐在群臣之中,低头打着哈欠,御史台的官员几次看向他,格外的愤怒。
在农桑事说完之后,刘桃子方才让其余人上书上奏。
“陛下!!”
“臣有奏!!”
魏收挺身而出。
大臣们彼此对视了一眼,刘桃子看向他,不知为何,眼神却有些复杂。
魏收大声说道:“陛下,臣要弹劾侍中祖珽!”
“祖珽借着农政的名义,插手铁厂之事,他恐吓铁官,安插自己的亲信来掌控这些厂房,暗中要求这些人为他献礼,克扣出产罪大恶极”
“臣这里有人证,有物证.”
魏收大义凛然,拿出了一个又一个证据。
祖珽大惊失色,睁开眼,看着远处的魏收,又看向刘桃子,不知所措。
魏收很久都不曾如此畅快过了。
这些时日里,祖珽是越来越过分,他真的蛊惑了皇帝,废除了举荐制,从今往后,官员们彼此举荐优秀子弟的规矩就没了,而且政绩考核还从地方被收回到了庙堂的手里很多隐形的规矩都被祖珽所戳穿,干的事情越来越过分。
魏收很早就想跟这厮打一场了。
只是,一直都找不到机会。
终于,机会来了。
祖珽要挟那些铁官,而后竟派遣自己的亲信来插手铁厂的事情,让他们逐步去学习管理,这目的,谁看不出来??
那些铁官心里更是明白祖珽这分明是想将来将他们也踢开,用自己的人来完全掌控。
在发现祖珽连一成都不想给自己的时候,他们即刻联合起来,听从李文师的话,想要跟祖珽对峙。
他们已经处理好了自己不干净的尾巴,同时收集了足够的证据。
接下来,就是干掉祖珽了。
魏收之后,又有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