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关白一份给内阁。
如果是他张峦的上奏,就能走便捷通道,直接上报。
这样就算倪岳和李华的奏疏送到京师,也会延迟一天才上报,如此一来就算不怎么合规矩,甚至事后可能会被问责,但李孜省依然有办法解决。
“来瞻,你放心就好。”
李孜省一副自信满满的神色,道,“这种小事,你交给我便可……要是我连这点事都处置不好,那也没脸面对你了。”
……
……
就在张峦充分享受当一个“奸臣”的快乐,并且优哉游哉跟李孜省商议“大事”时,京师中一份有关皇陵选址的奏疏,被韦泰和覃昌一起亲自送到太子跟前。
朱祐樘不敢擅自做决定,拿着这份奏疏,同时带着韦泰和覃昌一起去清宁宫见周太后。
“皇祖母,选址已经定好了,您看看?”
朱祐樘把奏疏呈递给周太后。
周太后却摆摆手,似不愿意接这个烫手的山芋,慈祥地道:“傻孩子,你给哀家看作甚?这是你自己就可以做决定的事。为人子,此等事当然以你的意志为准!毕竟关乎大明国运,受影响最大的人就是你,哀家已经是一把老骨头了。”
以周太后之意,我死后葬在哪儿是注定的事情。反正我赖也要赖在我丈夫英宗皇帝的坟里。
但是你不一样。
这是你爹的坟墓,关乎到你的气运,按照规矩必须由你这个儿子来定,而不是由他老娘我来做主。
朱佑樘为难道:“可是孙儿不懂这些啊。”
周太后问道:“是他们商议后一致做出的决定吗?”
“并非如此。”
朱祐樘道,“倪先生和李华都没有上奏,只是岳父自行上奏,还特意说明,倪先生和李华到了万寿山后,做事拖沓,多有懈怠之意,且不断推诿,拒绝与岳父就选址展开商谈。”
“哦?出城后他们是起什么龃龉了吗?”周太后皱眉。
如果说朱祐樘看不懂其中的门道,周太后这样的老狐狸是能看出些许端倪的。
朱祐樘道:“具体不好说,皇祖母您自己看吧。”
“好吧,是太子你让哀家看的,那哀家姑且就看看。”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周太后说完,把奏疏拿过来,也不用旁人来念,就瞪大眼去瞅。
上面的字很大,似乎就是为了方便有老花眼的人能看清楚。
周太后看了半晌后,摇头叹道:“你岳父真是个好人哪!他一直尽心竭力做事,仅仅只是说倪岳和李华做事不像话,但并没有非要置二人于死地的意思。”
朱祐樘很好奇。
心说咱说的是一回事吗?
周太后道:“除了你岳父上奏外,倪岳和李华那边就没上奏?”
“还不曾见到。”
朱祐樘有些迟疑,皱着眉头道,“他们昨日才到地头,可能没那么急切吧。”
周太后微微颔首,道:“那就再等等,看看倪岳和李华怎么说。孙儿,你别把倪岳当成好人,这人……唉!不知该怎么说!不过也是,他到底是东宫讲官出身,按照道理来说,做学生的不能恶意揣测自己的先生。”
朱祐樘提醒道:“岳父也做过几天东宫讲官呢。”
“那都一样。”
周太后道,“你只要做到秉公处理,不厚此薄彼就行了。”
……
……
另一边的倪岳和李华,当晚就商议出结果,一定要选个跟张峦不一样的皇陵地址给报上去。
于是乎。
在没有详细勘察张峦所报地点的情况下,李华便不得不放弃这个前世他看好的选项,并且按照倪岳的要求,对张峦的选择进行一番攻击,再跟倪岳一起参劾张峦和李孜省在选皇陵之事上做事不当,懈怠不前……
说白了,就是参劾你们不用心为先皇做事。
让你们到了西山后总是不见人影,还说什么在埋头做事,光看你们那吊儿郎当的样子就知道你们是在偷懒。
如此不好好办事,还想指挥我们?
妄想压我们一头?
于是乎,在李华完全不明白背后关节的情况下,就被倪岳利用,二人一起上奏参劾张峦、李孜省。
奏疏于第二天下午送到京师,却在第三天才送到司礼监。
“这二人……”
韦泰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