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朕就是万历帝 > 第906章 长安大戏院

第906章 长安大戏院

山带笑颜。”

七女唱:“随手摘下一朵,”

董永唱:“我与娘子戴发间。”

“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朱轩妮双肘撑在桌面上,托着自己的脸颊,呆呆地看着戏台上来回的七女和董永,嘴里喃喃地说。

“唱得真好,感情真朴实,好真诚,比那些酸溜溜的才子佳人戏,要好看得多。”

其他人,朱轩婉、朱常浩、朱常瀚,跟其他观众一样,盯着台上,目光跟随着七女和董永的一举一动,耳朵听着她俩唱的每一个字。

聚精会神,如痴如醉。

一曲唱完,台下的观众齐声叫好,声音如雷,几乎把整座长安戏院都给掀了。

换上其他角色过渡,下面的观众也神情放松。

有的被台上说的俏皮话,滑稽桥段给逗得哈哈大笑。

有的交头接耳,轻声交流着刚才的沉醉。 杨金水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水,缓缓地说:“《天仙配》是是根据东汉董永遇仙故事编成的。

最先有话本的是宋元时期《董永遇仙传》。

前元又被编成杂剧,名字叫《路遇》,用的是《商调》和《集贤宾》词牌。翊国公郭勋所编的《雍熙乐府》有完整记载。

曲白简单,陈腔滥调,只是一生一旦(两小)戏。

后来弋阳腔流入池州,与当地方言、流行的昆曲海盐腔和余姚腔、九华山佛俗说唱、目连戏,还有当地民歌小调,几经结合产生了青阳腔。

最初青阳腔的《路遇》,与杂剧截然不同,增加老末金星,成了地道的三小戏,非常风趣。

后来经过当地艺人不断修改增补,《路遇》角色逐渐丰富,唱腔变得多姿,还增加了大量的科白。

黄梅戏兴起后,也有《路遇》这本戏,角色更多,唱腔更优美。

后来汤义仍(汤显祖)到江西、安徽一带采风,听到了青阳腔的《路遇》,惊叹不已。又听到黄梅戏的《路遇》,更觉惊艳。亲自捉刀,修改了黄梅戏的《路遇》,分成辞窑、鹊桥、路遇、上工、织绢、满工、槐阴分别七场。

原名叫《织锦记》,后来才被人改为《天仙配》。”

听着杨金水娓娓道来,朱轩妮眼睛闪着光,“杨公公,你怎么知道的这么详细?”

“大小姐,不才好歹也是大明文联戏曲协会的名誉理事长。”

哦,朱轩妮猛然转过弯来。

内廷左右两相,司礼监冯保琴棋书画,冠绝一时。

少府监杨金水书画一般,却有一副好嗓子,是出了名的票友。

据说目前在主持编写《群音类选》,要把古往今来,所有腔调唱曲、各色戏文,全部收集,整理成书。

是少府监赞助,戏曲协会上下鼎力协助、精神文明建设委列为重点文化项目的大工程。

接下来俞巧莲又上台,继续往下演。

槐阴分别是王母得知七仙女下凡,与凡夫俗子董永结为夫妻,下令将七仙女抓回天庭。于是夫妻两人,还有一男一女两位孩童,一家人在槐树荫下惜惜告别。

前面七女和董永有多幸福,这段就有多刀人。

偏偏王母等反派都没出来,只是叫人宣道旨意,再派太白金星来押解七女回天庭。

太白金星是老好人,当初就是他和土地两人暗中撮合七女和董永,现在拆散夫妻家庭,也是奉命行事,迫不得已,想恨他也恨不起来。

朱轩妮和其他观众一样,听着台上俞巧莲悲戚的唱词,胸口被悲愤塞得要炸开。

朱轩婉更是低着头流泪。

她们年纪小,男女情爱不懂,但是孩子跟父母分离,好好的家庭被拆散,好人被欺负,这些却是看得懂,听得明白。

朱常浩和朱常瀚也紧握着拳头,眼睛透着怒火。

杨金水看在眼里,暗暗赞叹,皇上虽然操劳国事,日理万机,对诸位皇子皇女们也颇费心血,至少把他们教育得善恶美丑分得很清楚,“三观”非常正。

但是也有不和谐的声音发出。

隔着两张桌子的一张桌子,坐着六个人。他们的桌子最前面,靠戏台最近,又在最中间,是c位。

坐着的五六个人,却看上去不是正经人,为首那人,身形魁梧,一拍桌子,故意大声嚷嚷:“黄梅戏就是带劲,全是娘们,各个骚气十足。”

他这句话,就是给一锅火候正好、香气扑鼻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