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毅神色肃穆,双手稳稳抱拳,身躯微微前倾,拱手说道:
“以臣愚见,这定然是那萧方久攻襄平不下,心急如焚却又无计可施,才故意在城防之上打开一个口子。/l!k′y^u/e·d`u¨.^c~o?m+”“其用心之险恶,昭然若揭,不过是妄图让我们误以为有机可乘,从而心生弃城突围之念。”“一旦我们弃城而出,便正中其下怀,他便可趁机一举攻下襄平。”一旁的诸位将领听闻,有的微微颔首,有的面露沉思之色,随后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一时间,帐内响起了一片附和之声。此时,汉军如汹涌潮水般对襄平发起了猛烈的进攻。战鼓擂动,喊杀声震耳欲聋,汉军士兵们一波又一波地朝着襄平城冲去。然襄平城城墙高大坚固,城上的辽东军也拼死抵抗,汉军始终未能将其拿下。萧方此举,在众人眼中,明显是想先给辽东军一个看似能突围的缺口,让辽东军以为有机可逃。待辽东军弃城而出后,再利用其慌乱,趁机一举攻下襄平。从常理推断,这也算是合情合理的战术安排,毕竟在久攻不下的情况下,出此奇招也并非没有可能。众将领见此情形,心中皆有所动,纷纷向公孙康进言,劝其趁此机会突围而出。′m¨z!j+g?y¢n′y,.?c*o′m`“大王,如今汉军故意打开缺口,这或许是我们突围的绝佳时机啊!若不趁此机会突围,待汉军回过神来,我们可就再也没有机会了!”一位将领急切地说道。“是啊,大王,襄平城虽坚,但汉军势大,长久坚守下去,恐怕凶多吉少啊!”另一位将领也附和道。公孙康面色冷峻,毫不犹豫斥退了众人:“本王心意已决,决不弃襄平而去!”“襄平乃我公孙氏根基所在,岂能轻易舍弃!”诸将领见公孙康态度坚决,如盘石般不可动摇,不敢再言语半句。“父王,即便你执意要死守襄平,也应当先向外求援啊。如今襄平被围,消息难以传出,若不尽快求援,待城中粮草耗尽,军心涣散,襄平迟早都要被汉军攻陷!”公孙渊见状,赶忙上前一步,急切进言道。公孙康听闻,陷入了深深的沉默之中。他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无尽的忧虑。他心中明白得很,就算拿百姓的粮食作为军粮,也不过是权宜之计,总有吃完的时候。到那时,粮草断绝,士兵们饥饿难耐,军心必将涣散,襄平城即便不战也必然会被攻破。\k*s^w/x.s,w?.`c.o/m~死守襄平,本是为了那一丝渺茫的希望,希望援军能及时赶到,希望能有转机出现。可倘若连这丝希望都已破灭,那死守又有什么用呢!良久后。公孙康缓缓点头,低沉说道:“渊儿所言极是,那你们之中,谁愿意去求援?”“臣愿突围出城,前往求援!”柳毅毫不犹豫站了出来。紧接着,诸将领也纷纷慷慨激昂,表示愿意前去求援,帐内顿时响起了一片请战之声。公孙康眉头紧锁,如乌云密布的天空。他目光锐利扫视着众人,心中清楚得很,这班人不过是想借着求援的名义逃离襄平城罢了。在这生死存亡之际,他们只想着自己的安危,却全然不顾公孙家的兴衰。“哼,一群贪生怕死之辈,大难临头,却个个只想着保命!”公孙康心中暗自骂道,脸上却不动声色。随后,他的目光缓缓落在了儿子公孙渊的身上。 他一拍公孙渊的肩膀,沉声道:“渊儿,这个求援的重任就交给你了。你心思缜密,定能完成此重任。”公孙渊当即应命,他抱拳道:“父王放心,儿臣定不负父王所托!”柳毅在一旁暗自叹息,他知公孙康这是不放心他们这些将领,所以才让自己的儿子出城求援。计议已定。公孙渊带着一队亲卫,趁着夜色,悄然来到城门处。他们小心翼翼打开城门,如同鬼魅一般,悄然准备突围。入夜时分,万籁俱寂,只有偶尔传来的虫鸣声打破夜的宁静。公孙渊带着亲卫们,悄无声息从缺口处逃了出去。一路上,公孙渊暗暗庆幸,竟未遇到任何阻拦。他心中暗自高兴,马不停蹄直奔高句丽而去,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尽快搬来救兵,解救襄平之围。连着奔波了数日,公孙渊一行人风餐露宿,疲惫不堪。但为了襄平的安危,他们一刻也不敢停歇。终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