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了起来,双手撑着明黄桌案,身体微微前倾。
“遵命,”赵都安气定神闲,用简练的表述,将大概过程解释了一番。公开场合,自然不能将全盘细节都拖出。所以,在他口中的故事版本,省略了许多关键步骤,只说赵都安上次只身潜伏永嘉城,略施手段,令徐敬瑭对赵师雄起疑,从而要以胁迫赵师雄家眷来收权。而赵都安则派人救援,并查清赵师雄背叛朝廷,乃是受到诓骗。双方解开误会,归降顺理成章。听完这个近乎“童话”的故事,满朝公卿脑子都是木的。就这样他们不蠢,因此很快明白,这个解释肯定省略了许多细节。不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平叛大都督赵都安,成功占领了永嘉城,并收服了赵师雄这员大将。而这必将彻底扭转整个淮水,乃至整个虞国的局势!不可思议!枢密院的副枢密使怔然呆坐,眼中满是不敢相信。兵部尚书手中杯子滚落,溅出的茶水濡湿了他的官袍也不顾,口中不住呢喃:“他怎么做到的……怎么做到的……”袁立清俊的面庞上同样微微失神,目光深邃地打量白脸缉司。孙莲英与马阎两人,更是直勾勾盯着伪装的赵都安,强忍着将他拽过来,好生询问的冲动!而其余文臣,同样被这个巨大的惊喜砸蒙了:“哈哈哈……天佑虞国,天佑陛下!”礼部尚书大笑起身,手舞足蹈,激动浮夸地向女帝双手高举:“西线大捷,朝廷之危有解了!”吏部尚书见状,同样反应过来,猛地起身,面庞兴奋激动地赤红:“赵都督再下一城,立下大功,此乃陛下之喜,虞国之喜!”其余臣子也陆续醒悟,纷纷大声恭贺。沉闷气氛骤然被冲散!赵师雄反了!但凡长脑子的,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这几乎等同于,废掉了半个云浮叛军,而接下来,只要赵师雄与五军营合力南下,极大可能,将慕王徐敬瑭打回云浮道。夺回云浮叛军掌握的一半淮水!群臣如何能不喜悦亢奋唯有棚子下隶属于军方集团的大臣们心情最为复杂。尤其想起不久前,他们还在吹捧薛神策,明褒暗贬赵都安,试图抬高军方集团的地位。可打脸来的这样快,令他们毫无防备。薛神策东线大捷,夺下三座被运走了粮仓的县城地盘,看似辉煌,实则付出不小。而赵都安不声不响,不废一兵一卒,就扭转整个淮水战局。两相对比,天地之别。 “呵呵,今日之后,看京中哪个还敢说赵少保不如薛神策”有皇党官员骄傲地挺起胸膛。“赵少保说的没错,他的确不擅领兵作战,但他没说的是……取胜并非只在沙场之上啊……”有人感叹。徐贞观世所罕见的天子玉颜上,同样涌起红潮,那是喜悦所致,她竭力压制着疯狂翘起的嘴角,努力显得风轻云淡,抬手虚按:“今日佳节,赵卿有心了。”说罢,她又道:“摆驾回宫,诸卿立即随朕回宫议政!”这般大的事发生,哪里还有心思赏景接下来,朝廷肯定要相应地做出一系列安排。众臣收敛情绪,纷纷起身跟随。“白缉司,稍后入宫,朕有细节问你。”徐贞观又转过螓首,对白脸缉司说道。赵都安心领神会,策反的细节,贞宝肯定要听完整版本。他垂下目光,拱手道:“遵旨。”…………半山腰上。亭台楼阁间的文会高潮终于落下,赵都安的一首《别董大》,引发了金秋雅集最大的关注度。韩粥等学士的点评,令这首诗迅速在人群中传开。然而就在读书人们酸涩无比,捏着鼻子不得不承认赵都安此诗文厉害的同时。有人注意到了山顶的变化:“诸位快看,甘草台上发生何事为何陛下与群臣焦急下山了”无数目光望去。忽有人道:“我看见了,那位白缉司方才离开,就往甘草台去了。是了,他不是说带了赵少保的军情回来想必是去汇报给圣上莫非前线出事了”闻言,人群一下坐不住了,前线军情事关所有人安危。韩粥面色微变,连手中爱不释手的《别董大》都不香了,忙将风干的诗文塞给正主董公子,脚步匆匆,朝群臣赶去,打探消息。董公子好不容易将属于自己的诗,从这群读书人手里抢回来,忙珍重地折起,收入袖中。人群中,海棠与张晗等人冷不防杀出,朝钱可柔等锦衣问:“前线可发生了什么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