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载坖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要实行更戍法的同时保证官军的战斗力,更戍法确实是可以保障不发生藩镇割据的局面,但是对于战斗力的损伤太大,所以朱载坖认为要在保证官军战斗力的前提下实行更戍法。}@如¤文D~ˉ网@·μ *[¨更???新!??最~全?a?
对于朱载坖的这个要求,戚继光等大将们自然是很清楚,其实更戍法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兵将分离导致战斗力下降,对于这个问题,其实大明已经是有办法解决的,戚继光等大将们认为,要想保证地方不出现藩镇割据的情况,其实也并不是没有办法解决,首先就是朝廷的始终掌握绝对强大的武力。
也就是要继续加强京营、亲军诸卫、御马监禁兵等一系列朝廷和皇帝直属的官军的力量,同时将这些官军轮流派出去驻守重要的城镇,按期轮换,以卫或者协为单位,在驻守要地时,接受驻地的总兵、提督指挥,但是仍旧是朝廷京营或者亲军诸卫的编制,按期轮换,不仅在地方之间轮换,驻守京师和屯驻要地的官军也要经常予以轮换。
这样的话,地方也拥有了一支战斗力可观的官军,足以应对各种小规模的民变、叛乱等事,而朝廷通过将亲军诸卫等中央官军屯驻要害地方,也加强了对于地方的控制,这样的话,中央官军整建制调动,京营回归到大明初年的战略预备队的作用上来,只不过现在京营和亲军诸卫的使用范围更加广泛,不仅仅是要支援边镇的战事,还要承担轮流屯驻战略要地的责任。兰兰雯茓 冕肺越独
这样的话,可以将边镇多余的兵力集中到京营和亲军诸卫中来,然后派遣到各个战略要地上加以屯驻,成为大明部署在方面的机动部队和预备队,最大程度的发挥朝廷京营和亲军诸卫居中统御,平衡内外力量的作用。
除了这些事情之外,眼下重要的确实是裁减军队员额,不过朱载坖的方式是核实军额,将不能作战或者战斗力低下的部队通过各种方式予以裁减消化,压缩大明官军的整体员额,提高战斗力,之前按照兵部和五军都督府的统计,大明官军,仅仅卫所在籍军士就超过二百万,但是这二百万人中,到底有多少是真人,有多少是仅仅存在于朝廷账目上的,这些卫所官军到底有多少战斗力都是一个未知数。*e*z.k,a!n?s`h/u-._n¨e·t\
所以接下来朝廷的主要工作就是清理卫所军籍,压缩官军员额,将多余的水分挤出去,同时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合理的配置官军,提高水师在官军中的比例,虽然朱载坖即位以来,对于水师是极为重视的,一直投入大量资金予以支持,但是水师在大明官军中所占的比例仍旧不高,所以朱载坖要求继续支持水师的建设。
对于倭国、南洋、夷洲、宁夏、大宁等地,也要继续加以支持,将内地没有军屯或者土地不足的卫所,向这些地方迁移,通过卫所加强朝廷对于这些地方的控制和对于倭人的弹压,之前朱载坖已经要求过徐渭要修整两年,暂且不要要倭国用兵,所以安东都护府这两年都比较低调,除了控制了倭国王室和京都之外,并没有有其他的动作,但是对于丰臣秀吉来说,这两年他整合了原本属于织田信长的势力,实力增加。
现在在倭国四处攻灭其他的大名,扩充自己的力量,对于大明也十分的不友好,徐渭和吴惟忠、李如松已经多次向朱载坖上疏,陈述丰臣秀吉并非善类,请求发兵予以剿灭,但是都被朱载坖所拒绝了,但是现在丰臣秀吉和毛利辉元公然结盟,他们一个有兵,一个有石见银山,这就使得朱载坖不得不重视此事的。
而且丰臣秀吉还找到了之前被织田信长所废黜的幕府将军足利义昭,以获得征夷大将军的位子为条件,提出了做义昭养子的要求,这就使得朱载坖不能够再容忍丰臣秀吉了,倭国不允许有这么牛逼的人物,朱载坖已经在思考要在倭国打一场大仗,好趁机夺取石见银山等一些重要的资源产地,朱载坖一直对于徐渭有过交代,大明没有统治倭国的想法,朱载坖对于倭国的态度就好好当大明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敢有别的想法,就要予以痛击。
所以朱载坖已经密令安东都护徐渭,派兵找到足利义昭,并将其控制,同时准备征讨丰臣秀吉。
还有就是安南,朱载坖也不能容忍了,虽然大明已经多次晓谕黎朝,不得吞并安南都统司,安南都统司乃是大明辖区,要是黎朝敢于用兵,大明绝不会坐视,但是安南黎朝显然没有将大明的话听进去,不断的进攻安南都统司,莫氏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