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候,揪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也不过是为了让皇帝显示他的宽宏大度,善于纳谏罢了。
翰林院的工作很轻松,文渊阁里的书很多,不乏孤本善本,上辈子想要看一眼都是不能的,尤其,那个年代,除了专门研究这玩意的,谁还专门看这些啊,就算那时候想要看看古人的智慧,他们也更喜欢看什么百家讲坛出来的一堆叫兽砖家出的什么正说,解密啥的,毕竟,有几个能把生涩的文言文当作课后读物的。贾蔷对文渊阁里的书最感兴趣的不是别的,而是历朝历代的史书。
自他发蒙开始,也看过几本史书,不过是《史记》、《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罢了,对于宋朝之后的历史知道的只是个大概,比如说,元朝被明朝推翻了,然后,明朝有了衰颓之势的时候,那位史上出了名的荒唐木工皇帝天启帝居然奋发了起来,可惜的是,这家伙没活几年,就死了,因为没有子嗣,还是把皇位传给了崇祯,崇祯是个很勤政的皇帝,可惜的是,他命不好。他老哥太能干了,导致他无论干什么,别人都觉得他不如他哥,他愤愤之下,变得更加刚愎自用,听不进人言,将他老哥留下来的臣子一个个找茬子都给赶走了。这也没什么,天启帝给他弟弟留下来的家当还是很丰富的,可惜,老天也不开眼,连年天灾人祸,终于将国库祸害了个干净,加上吏治比起以前更加败坏了,所谓官逼民反,到处都有人杀官造反,这边还在手忙脚乱地平叛呢,那边,后金又打进了山海关,而北京城又被一路叛军给攻下了,崇祯皇帝还是没有逃掉煤山自缢的命运。而那路叛军将北京城劫掠了一番,叛军首领才坐上了龙庭,结果就被后金打了进来,勉强守了一个多月,终于守不住了,再次将皇宫洗劫了一番,仓皇而逃。而后金因为攻城花了太长时间,结果进了城就宣布屠城三日,以振士气,北京城几乎被变成了死城。
与此同时,本朝太祖在关中揭竿而起,很快得到了四方相应,将各路叛军一一平定,然后集中兵力,攻击后金。后金军队节节败退,不得已放弃了已经被定为都城的北京城,为了不便宜敌人,他们败走前放了一把大火,几乎烧掉了半个紫禁城。太祖派遣麾下一路追击,硬是将后金又赶回了长白山,却因为后力不继,停止了继续北伐,只是派人在山海关外筑城拒敌。因为北京城被毁,自然是做不得都城了,加上太祖祖籍关中,又被几个有名的和尚道士共同点了龙脉,于是便定都长安,国号为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