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港督正在全身心扑在首相访华这件事情上,对于这件事,他只有一个命令——让邵维鼎早点回来。”
“这件事我已经通知邵家了,想必这个时候邵维鼎已经在赶回来的路上了。”
“这样……”施蔚献吩咐道:“新闻管控还不能放松,联系我们这边的几家媒体,将新闻热度向港岛命运港人自决,中英谈判这些方向引。”
“毕竟我们是资本主义社会。”他的目光幽幽,低声说着:“能来这片土地的人,不是偷渡客,就是逃难者。大家都想过安生日子,可回归了能否有安生日子可就不一定了。”
“一定要在这个方向,制造舆论恐惧。”
………
“好,写的太好了。”
新华社驻港岛分社,社长刘爱民看着手中的传单,喜悦之情毫不掩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读到兴奋处,直拍自己的大腿。
“邵维鼎的这番见地比国内很多大家都要高出许多。”
“小王,你马上将这份译文抄件传真给燕京总部。”
“这样的文章,一定要见报,一定要让我们广大老百姓也看一看。”
他不知道深圳那边已经先他一步,将这份稿件内容逐级向上递交了。
但新华社是一个渠道,政府内又是另一个渠道。
刘爱民虽然是政工出身,但他也能看出邵维鼎采访中的这篇文章所蕴含的巨大价值。
“对了,你再去邵府一趟,问问邵老先生,邵维鼎什么时候回来。”
刘爱民急迫道:“这撒切尔马上就要访华了,他一定要在这之前回来。”
“告诉邵老先生,中央有人想在此之前见一见邵维鼎。”
……
与此同时,在纽约机场。
邵维鼎正坐在自己的私人飞机上准备起飞返回港岛。
他的面前,正放着一份《时代》。
看着自己的人物封面,他没有什么表情。
他的注意力,不在这上面。
而是在华盛顿邮报和纽约时报的时事报道之上。
上面有美国的政治家评论家对于撒切尔访华的预测,和中英关于港岛问题的谈判对于世界的影响。
有不少人甚至觉得,港岛一旦回到中国的手里。
这座城市将不可避免的迎来衰落的命运。
论调自然是固有的意识形态,觉得社会主义不懂市场,只会搞乱港岛的经济。
对此,邵维鼎冷冷一笑。
前世,港岛回归之后。
其实非但没有迎来衰落,反而在九十年代末期和二十一世纪头几年迎来了飞速的发展。
直到08年之后,才渐渐不行,甚至收获了了“亚洲金融中心废墟”的称号。
97亚洲金融危机,没有内地的积极救市,拿出储备金,做空的华尔街基金怎么可能那么容易败退下去。
而且回归后,燕京不干涉港岛,不拿港岛的一份税收。
比英国殖民时期,好上不知道多少。
英国可是每年都要从港岛搜刮一大笔的。
可能有人会疑惑,那为什么后面港岛经济渐渐不行了。
无他,就三个原因。
英国埋雷。
港岛末代总督在政治经济法律多个层面,给港岛埋下了众多的雷。
第二就是李家城四大家族推动的超级地租经济。
生活成本,创业成本,工作成本都极大。
港岛的经济活力死死绑定在地产和金融上,没有任何活力。
科技暴死,制造业空心化。
这样的一座城市,何谈未来。
深圳都因为地价逐步升高,广东的一些创业者都跑到了杭州。
更何况是港岛比之深圳还要恐怖的地价。
要知道大疆创始人可是在港岛读的大学,学的电子工程。
可人家创业却跑到了深圳。
所以,港岛从来就不缺少人才。
缺的是新兴企业生存的土壤。
毫无疑问,这块土壤已经被李家诚为首的港岛家族给污染殆尽了。
当然,在邵维鼎看来。
前面两个都不是最重要的原因。
最为重要的是,内地崛起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港岛完全没有自己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