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家电项目的华商。
但此时却也没有人敢说话。
电视新闻刚出来,所有人都知道得罪邵维鼎的代价有多大。
谁敢在这个风口浪尖上,还和邵维鼎硬碰硬。
不过却也有硬骨头。
“邵先生,那这些事情是真的吗?”
有一个中年人站了起来问道。
看见他,袁天帆凑到邵维鼎耳旁说道:“他叫林中桥,曾在一间日资电子公司工作,又在美国电达电子公司当过部门经理。”
“1969年,与朋友创业开办了一家电子厂,后来这家厂成为康力公司全资附属公司,业务发展不太顺利。”
袁天帆的声音并不大,但是却也足够让整个会议室的人都听见。
这么一个“失败者”,却敢当面质问邵维鼎。
有些人甚至好奇,他是怎么通过筛选的了。
“你是指广东是否缺乏生产条件,还是指我有没有哗众取宠,拿出三亿作为政治献金?”
邵维鼎淡笑着说道。
兴许是这个笑,冲散了林中桥的畏惧,他问道:“两件事都有。”
“那我告诉你,这两件事都不是真的。”
邵维鼎的视线落在他的身上,而后逐一投注到每一个人身上。
“我知道这也是你们想问的,现在我回答了你们的问题。”邵维鼎看着他们问道:“还有人坚持要离开吗?”
有几个人互相看了看,然后一咬牙站了起来,直接走了出去。
“邵先生抱歉了,我是小本经营,也没有野心要扩大生产。”
说话的人是港岛一家电视公司的老板,他来这里完全是冲着邵维鼎来的。
是为了赚钱,而不是为了把钱扔进无底洞。
最后可能连个水花都看不到。
对于这里的很多人而言,投资内地,就和将钱扔进水里差不多。
根本就没想着回报的事情。
有他带头,很快又有几个人站了起来。
慢慢的,会议室内只剩下不到二十个人。
“比我想象的要多一点。”
邵维鼎淡淡道。
“为了感谢你们能留下,那我就多说几句。”
“家电是一个大项目,屈臣氏主要负责的是销售,是品牌。”
“至于产品,则需要依靠大家分工合作来生产。”
“屈臣氏不干预,只会和总会进行控股,你们完成我所需要的产品。”
“至于其他,比如你们需要资金支持总会给你资金,你们需要技术,总会来引进技术。”
“内地的生产基地,将会完成基础部件的生产。”
“港岛的部分,则是对核心部件进行把控,并且负责质量把关和最后的组装。”
“目前,我们的第一个项目是冰箱,这是我和鲍爵士一起搞得,生产线和技术都已经有了,目前我们所需要的东西,就是一些零部件生产。”
“至于其他项目,比如电视、洗衣机,除了三洋的技术协助之外,我希望大家可以一起发力。”
“就拿林中桥来说,他有着电视机电子元件的研发经历,就可以负责这个项目,专门生产电视机的核心部件以及最后的组装工作。”
“邵董!”林中桥皱了皱眉问道:“按照您的说法,这哪里是一个项目,而是十几个,甚至几十个项目同时上马啊!”
“这是不是太过冒险了,市场都还没得到反馈,万一我们的产品生产出来了,卖不出去怎么办?”
而且,他们如果接受了邵维鼎的资金和技术援助,实际意义上,不就成了屈臣氏下面的子公司了吗?
至于总会的投资,在某种意义上和邵维鼎的投资没什么两样。
“不用担心市场销售问题。”
邵维鼎语气平淡,“屈臣氏在海外有多少家门店,你们也都清楚。”
“而除此之外,我们已经接到了一笔订单。”
“订单?”林中桥惊愕。
这项目都还没落成,就有了订单?
开玩笑吧?
可是当袁天帆,拿着一张盖上了大印红章的文件传递到他手中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