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说,世事无常,人算不如天算。再精于算计之人,也会有算有遗策的事情发生。
徐韶回到顺天府都传得沸沸扬扬了,定国公府上下自然也都晓得。甚至,连徐老太太都被接去了京城。徐三老爷和徐三太太自从徐老太太走了之后,都乐得自在高兴。靠着徐家在京城的权势,徐三老爷在梅溪镇便可横行霸道。
“三弟和三弟妹今天就要到了,大嫂现下还有这个闲情逸致看账本儿打理府中上下,我可是佩服得紧。”刘氏手里抱着个手炉儿,由两个丫鬟扶着施施然走进了王氏的房里。“这国公的位置,我们家二爷本来就捞不着,我也不说什么。可世子之位本该是大哥的,爹却迟迟没有报上去让世子之位定下来。原本说三弟既然远离了朝堂远走松江府,这世子之位也就该定下给了大哥,只可惜,三弟又回来了,啧啧……”
刘氏长相美艳,说话也张扬不加克制,显得格外妖娆。她在王氏的对面坐下,看王氏手里也抱着个手炉,还在看账本,就扯开了嘴角笑着,双眸别有深意地看着王氏。
王氏见听见刘氏的话,眼眸一沉,嗓音清淡:“回来也就回来了。还能如何?大爷自己都不大在意,我一个妇道人家能做的,也只有帮助母亲管好内宅罢了。恬儿说这话,却是多虑了。大爷想要,自然会去争。现下还是该好好想想,怎么才能好生为咱们的那个三弟媳接风,让她永世难忘。你说,可是不是这个理儿?”
说到“接风”和“永世难忘”之时,王氏的眸光一闪,其中的戾气一晃而过,快到刘氏几乎要以为是自己的错觉。她一手支着头看向刘氏道:“还是大嫂想得周到。大哥要,自然就会去争,咱们瞎操个什么心。说到接风,咱们可得好好地为三弟妹备一备。”说到此处,刘氏沉吟了下,蓦地脸上漾开一个笑容,“三弟当初迟迟不娶亲,不过是因为不举。想必三弟妹受了不少委屈。虽说家丑不可外扬,太太和老爷也都不承认这个事,咱们也只是不小心才晓得了,但,既然是咱们的三弟妹,咱们还是得照拂一二不是?”
王氏抬起头来道:“我说的原是正正经经的接风宴,到了你这儿,如何就变了味儿?”
刘氏不接话儿,只是偏头问王氏:“姐姐,你说五石散怎么样?三弟不举,想来三弟妹所受的苦楚煎熬不少,还不曾晓得男女之事是个什么滋味儿。”说着,刘氏竟然捂着嘴轻笑起来,“看我多为她着想。”
王氏嘴唇一弯,并不说话。安国公有三子,长子徐昭,字英举,现年三十一岁,娶妻王氏,生一子一女,子徐谦,五岁,女徐谨,八岁,妾室若干。次子徐照,现年二十九岁,娶妻刘氏,生一子,名徐诚。徐家的家风使然,若是有嫡子,妾室是不允许生出孩子的,这也是为了杜绝兄弟之间为了家产利益权势互戕而设立的。
虽然如此,徐昭和徐照两个与徐韶虽然有兄弟之情,但徐昭心里对徐韶不是不怨的。若不是徐韶太出色,将他和徐照的锋芒掩盖了下去,他早已经是安国公府的世子。
只是因为徐韶一早对他明言对无意于安国公这个位置,二人方才不曾撕破脸,只维持这表面上的平和。眼下徐韶要回来了,不管是对徐昭还是徐照,都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冲击。不过他们也知道,在现下朝堂的局势,他们兄弟三人绝对不能起内乱,否则徐家危矣。只因为,徐昭是刑部尚书,掌刑部大小事务,管的只是刑狱。徐照是青年将军,是一命武将,性子直容易被绕进别人耍的手段。徐韶虽然什么都没有,但他会权谋。安国公在朝堂内有势力有人脉,徐照手里有兵权,徐昭也能说得上一些话,还有许多通过将庶女送给安国公、徐照、徐昭为妾依附于安国公府的官员,还有安国公唯一的女儿被送进了宫中位份还极高的贤妃娘娘,所有的这些,都形成了一种势,一种可以稍微和刘晋抗衡的势。所以,他们更需要徐韶。
刘晋手里所掌握的权势远比徐家多得多,故而,刘晋想要拉拢徐家而不是想办法让徐家垮掉。因为刘晋的目的,是掌握朝中的各种势力,从而登上大宝,改天/朝为他刘姓。
早在晓得徐韶要从松江府回来时,安国公和徐照徐昭都盼着了,因为他们和徐韶,走的是一条路。那就是,扳倒刘晋。
徐韶和颜舜华在路上的时候,徐韶就将安国公府里的情况和颜舜华说了说。同时徐韶和颜舜华道:“早在当初决定扶立新帝的时候,这后边儿的每一步,都是定下来的。若是你不愿意和刘晋周旋,咱们就不周旋。其他的法子还是有的,虽说没这般容易,但绝不是没有法子。你不必担心我。”
让颜舜华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