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小杨工,你妹喊你回家吃饭! > 第219章 话本之外

第219章 话本之外

陆虹笙早已让人备好了香烛纸钱。两人相互扶持着,走上坚实的捍海塘。秋日的江风格外凛冽,吹动着她们银白的发丝和素色的衣袂。她们寻了一处背风的地方,陆虹笙拿出火镰,熟练地打火,点燃了带来的火盆。橘红色的火焰跳跃起来,在渐凉的秋意中带来一丝暖意。

褚焚琴蹲下身,拿起一叠厚厚的纸钱,一张一张,郑重地投入那跳跃的火焰之中。火舌贪婪地舔舐着纸钱,将它们迅速化为灰烬,随着江风打着旋儿飘散。

“先皇对她阿姊也是情深义重,在她阿姊死后竟然一病不起,过了三年也去了。”陆虹笙感叹道。

“先皇原本将杨大人召回京的时候,就说要杨大人为她修皇陵。结果杨大人图纸还没画好就先一步去了。”褚焚琴将手中的纸钱丢进火盆里,说着,眼泪就要掉下来,“大人……您这一走,竟然已经过去了二十年。”

辛温平病时,辛以烛正在黔州任职,接到母皇病重的消息匆匆回京。辛温平在辛以烛之后,又生下一个皇子辛以炬,只是那时辛温平已经没有那么多精力像培养辛以烛那样培养他,这个皇子非常平庸。尽管如此,当时朝中立太子的呼声仍然很大,辛温平却执意将辛以烛召回长安,立为皇储。辛周朝堂因此动荡了一阵,辛以烛的小姑子月思山却在这个时候带着朔方军从高句丽凯旋归来,直接震住了满朝大臣。辛以烛成了辛周第三位女帝。然而,无论是治国才能还是个人魄力,辛以烛都远逊于她的母亲辛温平。经历过辛温平治下那三十年海晏河清的盛世,辛以烛手下的辛周,虽然大体上还算维持着富足与和平,但朝堂的锐气渐消,吏治也渐有松弛之态,帝国终究不可避免地显露出了一丝下坡路的疲态。东突厥那边,辛尔卿也写过家信,她身子骨也不好了,看信中的意思,恐怕时日无多。在风烛残年之时,她还是希望自己能够回归故乡。

可贺敦如果一走,辛周和东突厥的未来又成了未知数。

太多太多的未知数了。

只是陆虹笙她们也老了。

当年那些叱咤风云的身影,公孙冰、何瑶、窦涟……她们如同开路的先驱,用智慧和生命,为她们这一代女官在荆棘丛中踩踏出一条艰难却充满希望的道路。而杨菀之、匡姮、陆虹笙、田昭……她们接过前辈的火炬,在各自的领域奋力拼搏,同时也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引领着下一代的女官——赵苦荞、杨以沫……这些年轻的面孔,如同初升的朝阳,接续着光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无论朝堂如何风云变幻,无论个人命运如何跌宕起伏,这条由无数女子用智慧、汗水、甚至鲜血铺就的道路,就这样一代一代,顽强地延伸着。它或许蜿蜒曲折,或许布满荆棘,但它从未断绝。

火焰渐渐微弱下去,盆中只剩下灰白的余烬,被江风吹得四散。

陆虹笙和褚焚琴相互搀扶着站起身,望着浩渺的钱塘江水,奔流不息,一去不返。

“我倒是没想到,最后会是我们两个在这里祭奠她们。”褚焚琴望着悠悠江水,感慨万千,“我也没想到,你告老之后,不回楚州,反而来了杭州。”

“哎呀,我在余杭做了十年郡守,后来又辗转做了五年钱塘郡的司徒使,再是杭州肃政使……更何况,你在,她的海塘也在。”陆虹笙摇了摇头,望着脚下绵延的海塘,“匡姮年初也去了,只剩下咱俩了,褚焚琴,你可得多活两年。”

“走吧,”褚焚琴的声音在江风中显得异常平静而坚定,“风大了,该回去了。”

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相互依偎着,沿着长长的江堤,步履蹒跚却又无比踏实地,一步一步,向着家的方向走去。夕阳将她们的身影拉得很长很长,投射在金色的江面上,仿佛融入了那奔流不息的历史长河之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