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每个麦穗上的小穗整齐有序。小穗中的小花大多已完成授粉,开始孕育着饱满的麦粒。此时的麦粒虽还未完全成型,但已经能看出它们在努力生长的模样,从最初的小巧玲珑,逐渐变得圆润饱满,这是生命的奇迹。这一刻,我对孕育我们的土地,又多了一份认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又是一阵春风呼啸而过,大片的麦田顿时化作绿色的海洋,麦浪滚滚,此起彼伏。那涌动的麦浪,带着生命的活力与希望,一波接一波地向前推进,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大地的生机与丰收的渴望。麦浪中还不时传来沙沙的声响,这是小麦叶片相互摩擦发出的声音,在田野间回荡,让人沉醉其中。
李泰峰专注地听着农业局局长冯国斌和二官屯乡党委书记田向南的工作汇报,一边听一边频频点头,目光如炬,扫视着整片麦田,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不时还要插上几句话。听完展板的汇报后,他带队走进麦田,动作轻柔却又带着专业的严谨。他伸手轻轻触摸麦穗,感受着麦穗的质地与生长状态,又缓缓蹲下身,仔细查看麦穗的长势。接着,他伸出两根手指,用力插入小麦根部的泥土,全神贯注地感受地面的湿度和温度,仿佛也是个老农业专家一般,要通过指尖与这片土地对话。
李泰峰缓缓站起神来,拍了拍手上残留的泥土,神情严肃地说道:“现在正是冬小麦生长的关键阶段,大部分已进入抽穗期和灌浆期。这个时候,水肥一定要跟上,有条件的话可以再追加一点尿素。”
冯国斌听闻,随即掰断一根麦穗放在手掌中,摊开手,几位常委也就围了上去,冯国斌认真地介绍道:“书记,您看这麦穗长度足有12厘米左右,两侧的小穗排列紧密,每个小穗中有3到5朵小花。现阶段,这些小花基本都已完成授粉,开始进入籽粒形成和灌浆阶段,麦粒也逐渐变得充实。”
李泰峰微微点头,目光中透着赞许:“没错,麦粒会从最初柔软透明的状态,慢慢变得饱满,颜色也会从浅绿色转为黄绿色啊。”他的话语如同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农,向众人传授着农作物生长的奥秘。
曹伟兵探头道:“是啊,等到了黄绿色的时候,抓一把麦穗,放在炭火上面烤上一烤,过个几分钟,用手一撮,这麦粒就下来了,趁热放在嘴里一把,那味道,简直可以啊。”
李泰峰瞥看了一眼曹伟兵,眼神中带着些许的嫌弃。
冯国斌紧接着说道:“书记不愧是农业方面的专家型领导!我们有历史数据啊,经测算,这几天小麦千粒重每天能增加1.2克左右,这是决定小麦产量的关键时期啊。”言语间满是对书记的敬佩。
李泰峰突然将目光转向我,眼神中带着询问与期待:“朝阳啊,你担任过乡长,咱们东洪县是农业大县,你说说这个阶段小麦最怕什么?”这突如其来的提问,让我瞬间集中精神,大脑飞速运转。
我立刻回答:“书记,这个阶段天气回暖,病虫害容易发生,像白粉病、蚜虫等都比较常见。”我凭借着以往的工作经验,迅速给出了答案。
李泰峰点点头,脸上露出一丝欣慰:“你确实还是了解农业的啊。不像个别同志,脑子里不能只满足于吃这种低端的追求嘛。这个阶段确实是病虫害的高发期,但这不是最主要的。国斌同志,你们农业局要和气象、水利部门对接啊。现在这个季节,小麦最怕干热风。一旦出现高温低湿、风速加大的干热天气,会使麦田耗水量剧增,导致小麦水分平衡失调啊。”
说着,李泰峰又蹲下身,小心翼翼地拔起一根小麦,指着小麦靠着麦穗的一片叶子,目光扫视着众人,问道:“你们说说,这片叶子叫什么名字啊?”
现场顿时陷入一片寂静,众人面面相觑,眼神中满是好奇与疑惑,远处传来几声喜鹊的啼叫,更像是等待着嘲笑众人一般。
见无人回答,李泰峰笑着将目光转向冯国斌:“国斌同志,你是农业局局长,农业领域的专家,你来谈谈。”他的笑容中带着一丝鼓励。
冯国斌满脸尴尬,挠了挠头:“这可难倒我了,不就是叶子吗?”他的回答引得众人一阵轻笑。
李泰峰继续微笑着看向我和刘超英:“你和超英同志,一个是县长,一个是常务副县长,也说说看?”我们二人同样摇了摇头,未能给出答案。
李泰峰语重心长地说:“同志们,还是要加强学习啊!上次农业技术培训,市农业局农技师专门讲过,这最后一片叶子叫旗叶,我还专门做了笔记。旗叶对麦穗的生长发育起着关键的光合作用,往下数的倒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