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2章感觉智商被韩非碾压了
宋青书没有再劝也没有再逼迫韩非了,既然他要试试,那就让他试试好了。“九公子可以好好考虑一下,时间不会太久了,长则半年,短则旬月,说不定这韩国就没了。也不知道你那大司寇折腾个什么劲,还不如以无涯之哲思,震铄这华夏千古文明,滋养这九州山河。聪明人,不该局限于宗室之争,须知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非一家一姓之天下!”宋青书的话语悠悠,但不亚于重雷击鼓,什么叫长则半年韩国就没了,这是大秦准备东出了吗卫庄闻听此言,则是突然觉得自己是不是也应该写本书,千古文明,当有鬼谷一门。嗯,就写一本《鬼谷子》好了,也算是对门派有所交代,到时候再加入武当,也就没有那么亏欠了。不过韩非就是韩非,虽然心神震荡,但很快就冷静了下来。“七国民众受乱世之疾久矣,诸子百家各施救世之道,以法治天下,是韩非的夙愿。天地之法,执行不殆!不管是何人坐拥天下,韩非的法便是,王在法下!国师为什么认为,秦王会是那个救世之人呢!”这一刻,宋青书突然觉得韩非身上有光,不愧是能成为韩非子的人族大贤啊。原本,他要的天下或许根本就不是韩国,他要做的是拯救那天下九十九的人!这是一个,和嬴政十分相似的人,难怪在天行九歌中,哪怕死去多年,依旧影响着卫庄的一生。王在法下!其实就是人治还是法治,一个社会矛盾的根本问题,公平!没想到,韩非的野心居然如此之大,这可是数千年的文明史,都没有真正解决的一个法治问题。毕竟,人都有心,那颗心长在左边,而不是正中间。这一刻,卫庄也目光灼灼的看着韩非,在场的人都是聪明人,哪怕惊鲵也是如此。不愧是写出了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的韩非子啊。至少在立法的初衷之上,与商鞅比,公正了许多!突然,他们看向了宋青书,想要看他怎么说。如果开始他们还觉得韩非只不过是个聪明的法家弟子,那么现在他们不得不佩服宋青书选人的目光了。这是一个有心用自己的智慧救世的千古人杰,韩国或许是他的一个试验田,成功与否他其实并没有那么执着。哪怕他最后失败了,只要他的思想存在一天,就一定会在法家占据一席之地!就连红莲公主,此刻看向自家哥哥的眸光,都充满了崇拜。“或许大家已经听闻了秦国开始了新一轮的变法,大体可称为三省九卿制。实际上,这个制度应该称为三院三省九卿六部制!三院者,文武分权,御史监察!九卿者,上院为王事也!六部者,下院为民者也!儒之教化归于礼,铨选贤能归于吏,墨之将作归于工,法之提狱归于刑,名之人田川河赋税归于户,镇平伐乱归于兵。政哥儿说,他要以七国为锋,山海为锷,制以五行,开以阴阳,持以春夏,行以秋冬,举世无双,天下归服,为人皇之剑!所以,你们觉得这煌煌大势,谁可阻挡其锋芒!”哪怕嬴政不在跟前,众人听得一人心驰神摇,一个绝世帝皇,鲸吞宇内的雄心壮志,扑面而来。还有那秦国的新法,其实是一种体制架构,这样的架构,恐怕还真的能够平息诸子百家的争端,各安其位。至少,对于真正有心救世的人是那样的。先前为什么诸子百家对秦国如此抵触,除了秦法严峻之外,不就是因为除了法家和秦墨,其余各家学说,在秦国根本出不了头嘛。但这宏伟构架,真的是那位秦王想出来的吗众人想到了宋青书的种种神奇,想到了武当的深厚底蕴,想到了他的种种奇思妙想。顿时,整个包厢似乎沉寂了下来,大家都在消化吸收,这好似听道一般的谈话,哪怕卫庄,此刻再面对宋青书,似乎也收起了桀骜之心。韩非端起眼前的杯中酒,缓缓喝下,他觉得今天自己来的很对,缓缓说道。“有的人没有见过汪洋,以为江河最为壮美。但有些人通过一片落叶,却能看到整个秋天。夏冬的枯荣,沧海桑田的变化,十年可见春去秋来,百年可见生老病死,千年可叹王朝更替,万年可见斗转星移。凡人如果用一天的视野,去窥探百万年的天地,是否就如同井底之蛙。 烽火诸侯兮,不周将倾。天国已远兮,视若枯冢。黄金玉座上,枯骨长眠。万邦之邦间,众王归来。夜帝之息渐吐!天庭之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