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莹儿想看亲生的儿子,就是看一眼也行。可是因为前任婆婆设的是圈套,她不敢回心里暗自忧伤。
"自己亲生的儿子都不认我这个妈妈了,见了孩子,孩子会接受吗?就是能接受也要隔舍,不见就不见吧,以后再找机会…”
李莹儿身我安慰着,期盼心中这个坎早点拉平,恢复正常的生活。然后,她哪里知道最愁苦的是她的娘家妈李母,李母的日子可不好过了。
"你带的是谁家的孩子?这孩子一定很聪明,你看他的眼睛多机灵!”
邻居见了赵文斌一半惊奇,一半夸耀,李母心里很不安:即然女儿不跟人家了,给除了婚约,给人家带孩子也没什么意思。
"莹儿家的,事都不行了,她婆子把孩子带来,带来也不中,他老赵家是怎样对待我家莹儿的,如果对的也能离婚。”
李母蛮满口的埋怨,仿佛什么事都是自己对的,错的都是人家。如果当初听人的劝,第一个家庭事情处理好哪里还有今天的局面。
在以前的岁月里,生活条件那么差,每个家庭都生了很多孩子,生活的艰难苦甜酸辣都经历了,很少听说"离婚” 两个字儿,而现在怎么?老一辈的不会教育教育自己家的孩子,以和为贵,化干尧为玉泊,忍一忍让一让就过去了,家和才能万事兴呀!
邻居听了李母的唠叨,没多说什么就离开了,这些事情只有自己处理,自己种下的根自己来收拾。
邻居走后李母的手机一个劲的响,她听到都闹心,后来干脆不接了,她知道是谁打的,她没法接,也不敢接,她害怕电话的那一头的恶言恶…
"谁打的电话?不接他算是没门。″
李莹儿的大嫂方华接到李母的手机,打开看了看,她笑了,她被手机上的短信震撼了。她平了平心态回复李母一句。
"不接,不理他,他算没门。”然后话风一转,目光注视着赵文斌。
"这孩子在这里两三天了,他奶奶也不来接,也真够放心呀!”
大儿媳方华的这一段话钻醒了李母不安的心,她内心的不安顿时从表情上显露出来。
"那个段秀花也真是的,眼看事情不行了,把孙子送来有啥意思?他能把我闺女拉走吗?还偷偷的跑了,也真能够做出来!…”
李母见了大儿媳妇芳华,满心的话一下子抖了出来。她只是站在自己女儿的角度上,她不知道换一下位置又是如何的心态。
方华听着,面不改色,转回头想了想严厉的说:
"给他奶打电话,问她要不要孩子,如果不要,就说我要。这么大了,也好养!″
大儿媳方华的一段话给了李母勇气和力量,他看看身边懂事听话的小文斌,有一分不舍,一分无奈,犹豫了半天拿起了电话。
也许这也是内心疗伤的唯一的办法,既然路子偏了,只有一直的错下去了。
"段秀花,你这孩子要不要了?如何不要,我家大儿媳说了,不要她要!”
李母终于鼓起了勇气,满腔愤怒在电话里发泄了。
段秀花听到亲家母的话语,她吓了一跳,就知道这个电话来之不善,她怕极了。
"好,好,我马上过去!”
李母似乎听到了段秀花急促的心跳声,段秀花惧怕起来,有一种想一下子飞过来的意识。
"这下,你怕了?你不该把孙子带来,哪还有回头路?”
李母放下电话,自言自语,心中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
常言说: 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人人都有一首难唱的曲,又有谁家的厨房不会冒烟呢?
其实,有些事情只要你想通了,你就会发现没什么大不了的,人生除了生死没有再大的事了,其他的鸡毛蒜皮子都不叫事儿。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平平安安,有一个稳定和谐的家庭,因为孩子幸福就是父母最大的幸福。
李母只希望女儿李莹儿过的幸福,不受任何的委屈,而段秀花却希望自己的儿子过的幸福,破镜重圆,能恢复家庭的正常气氛是她莫大心愿!
可怜天下母亲心,受苦受累还是为了儿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