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s?w~.-o/r?g\
柳教授笑道:“这是我们从国外弄回来的,找高卢人帮的忙,不知道他们从哪儿搞的。其实搞这东西回来,也就一个目的,看看加特林的结构,这玩意的射速,差不多是在现有机枪的基础上加个零了。”加特林被他戏称为“加个零”,柳教授也算是人才。不过他的想法其实是没毛病的,加特林这东西国内没人搞过,如果从头搞,还真不知道要搞到猴年马月,有了这个,正好能大幅度的提高研究速度。最巧的是,高振东在要求搞加特林625的时候,是要求搞外能源的,手摇加特林就是外能源的,正好从原理上衔接得上,要是搞内能源的,还不知道要搞成什么样子呢。柳教授他们在去搞这玩意的时候,都还在赞叹高振东的考虑真是一环扣一环,既获得了外能源加特林的好处,还降低了研制难度。其实高振东不喜欢内能源加特林的原因就一个——这货实在是打不准,或者说想要打准代价太大,对于防空炮来说,打不准就是原罪。这可不是重机枪可以靠散布过日子。高振东饶有兴致的看着这玩意,看到它的供弹具的时候,高振东捂住了额头,这玩意儿的供弹具还是一个高高的弹匣。高卢人是不是以为我们弄这东西是用来收藏的,使出吃奶的劲儿找了台非常复古的来?还别说,负责这个事情的高卢佬,还真就是这么想的,对此还觉得颇为得意。好心办坏事了属于是。 柳教授知道他郁闷的点,笑道:“没关系,弹链式供弹,我们也有经验了,这个倒是难不倒我们。还别说,这东西打起来挺好玩的。来来来,你试试。”来都来了,反正这东西也长成这样没法改了,高振东倒也光棍,那就打呗。“哒……哒……哒……哒……哒……”任凭他使出吃奶的劲儿,这东西依然打得半死不活的,和现在的正经机枪没法比,外源加特林的射速,完全取决于外部能源的大小。高振东觉得人都快憋坏了,打了两个弹匣就停了手:“这东西手搓的确差点儿意思,难怪没人用了。”不过能亲手打一把这玩意,高振东还是很满意的,慢不慢你别管,但是人家有历史的厚重感啊。离开射击位置,高振东转头笑道:“你们接下来主要就要折腾这东西了。”“是啊,通机已经差不多了,12.7虽然还在搞,不过人手是有富余的。”“嗯,我估计也应该没问题,对了,你们这个准备用什么弹?”小口径武器和大口径武器不同,研究中的决定性因素是弹,而不是炮,一切的工作,都是围绕“弹”来开展的。所以高振东问准备用什么弹。柳教授道:“我们的想法,是用陆军步兵战车上那门25炮的弹,25*165。”高振东想了想,点了点头:“嗯,这个考虑可以,能多携带不少炮弹。”步战车上那门25炮和海军的双25最大不同,就是炮弹的弹壳改短了不少,海军那门源自老毛子2m3的双25,炮弹实在是忒长了。“我们预期射程是3000米,现在正在对炮弹展开研究。”双25的射程大概是2.8公里,炮弹被改短了,射程却长了。高振东不担心这个,改改发射药,弄一弄内弹道,达到这个目标不难。“弹种呢?”高振东继续问道,来都来了,多讨论一下又不犯法。“高爆破片弹。”柳教授道。“什么引信?”“碰炸引信。”无线电近炸引信对炮弹的口径有要求,此时想要做进25炮里,无疑是有点吃饱了撑着了。高振东想了想,摇了摇头。“怎么?这个不合适?”“对,不合适,如果是近炸引信还好一些,但是这个弹很难布置近炸引信,代价太大了。就算做得再小,几乎大半枚炮弹都是近炸引信,威力就不行了。”“按照炮和弹的弹道性能以及射速来说,炮弹对典型的对地、对舰导弹是有足够的命中率的,这个我们一开始算过,所以碰炸引信也是能用的。”高振东笑了起来:“老柳啊老柳,你怎么这么老实呢?”柳教授愣了:“啊?老实?”他自我感觉,自己也不怎么老实啊,没想到高教授反倒这么维护自己。“对啊,既然都碰上去了,为什么不直接用穿甲弹?相比榴弹,反而结构简单一些,制造上更容易。”柳教授摸了摸脑袋……好像是这么回事。“主要是对于足够坚固的半穿甲战斗部或者是厚弹体炸弹来说,高爆破片的毁伤能力是不足的,在这种情况下,这些武器依靠惯性依然可能击中目标,带来重大伤害。”柳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