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 第524章 划算

第524章 划算

汉少府,但凡哪一年没收上来口赋,那就要立刻元气大伤——至少是入不敷出。

但如今的汉少府,即便偶有某一个入项出了问题,也根本不会被动摇根基。

至于具体的年度财政收入,更是达到了五十万万钱——而且是至少五十万万钱的水平线。

在此基础下,口赋?

天子刘荣只想说:如果不是考虑到升米恩、斗米仇,怕天下百姓习惯不交口赋、习惯不履行国家义务,刘荣甚至就连如今这每人每年二十钱,都不怎么乐意去收。

——毕竟每人每年一百二十钱的口赋,是汉家的法定税率,是理论值。

这个理论值,早就被太宗孝文皇帝减免到了每人每年四十钱。

那么,作为太宗孝文皇帝的子孙,尤其还要仰仗太宗孝文皇帝,能借自己一点威势的当今天子荣,自然就不可能把祖父:太宗文皇帝减免的口赋,又往上加回去。

这就意味着刘荣这一朝,乃至肉眼可见的未来两到三代汉天子,针对天下百姓民争取口赋,都是被钉死在每人每年四十钱的红线以下的。!鸿+特′小*说?网^ ?更¢新?最+快/

只能少,不能多。

多了就是悖逆太宗孝文皇帝、有违太宗皇帝祖制、有损太宗皇帝遗德!

而今汉室,百姓民三千万口,即便按照每人每年四十钱来收取口赋,一年也不过十二万万钱而已。

这点钱,过去的少府内帑固然会流口水。

但现如今,被天子刘荣‘惯坏’了的少府内帑,却是多少有些瞧不上了。

——税、赋的收取,从来都不是点一下鼠标,就能自动计入仓库的模拟游戏。

农税的每一粒米、口赋的每一枚钱,都是需要动用行政人力成本,派出官吏去收取、汇总、记录,并押送长安入库的。

全天下三千万口人,每人每年四十钱,说是少府内帑年入口赋十二万万钱;

可若是把收取口赋的人力、物力,以及时间、行政成本计算在内,还真不好说这十二万万钱,能不能被剩下一半。

再者,按每人每年四十钱来收,仅仅只是和太宗孝文皇帝、先孝景皇帝持平。

当年,太宗皇帝减免税赋至每人每年四十钱,天下人感恩戴德——因为原来的口赋,是每人每年一百二十钱。

后来,先孝景皇帝即立,口赋仍旧是每人每年四十钱,却再也没人感谢先孝景皇帝了。

<irame class=“gamerame“ scrolling=“alse“ src=“/game/gameads.html?count=5&isday=1“ style=“width: 100%; overlow: hidden; display: block; margin: 0px auto; border: none; position: relative; zindex: 1; background: transparent; height: 550px;“></irame>

因为即便没有先孝景皇帝,汉家的口赋,本业已经是每人每年四十钱了。

维持原样,只能说是先帝不敢悖逆太宗皇帝,不敢收取比父亲更高的口赋。

到了刘荣这一代,也是差不多的道理。

——继续维持每人每年四十钱的口赋标准,必然得不到天下人感激、感恩不说,甚至可能还会引发一定程度的不满。

准确的说,是可能会略微辜负天下人的期盼,使天下人将刘荣,归为‘没有什么大不了,只会模仿父祖’的中庸之君。

结合此间种种,刘荣最终做出的抉择,也就是可以理解得了。

一来,少府内帑压根儿不缺钱,即便完全不收取口赋,也有五十万万钱以上的年收入。

二来,这笔口赋就算是收,也只能带来账面上十二万万钱每年,实际上六、七万万钱每年的财政收入。

与这点收入相比,让天下人失望、被天下人认定为‘中庸之君’的代价,却实在有些太大。

简单而言,就是不大划算。

于是,刘荣顺理成章的决定:在太宗皇帝‘每人每年四十钱’的口赋减免基础上,进一步再行减半,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