滞的望向殿门外,如梦呓般道出此语,窦太后不由得又深吸一口气,为自己先前的执拗而后悔起来。
窦太后这句话,看似是在搪塞女儿刘嫖,然实则,却是再客观不过的叙述。
“——太子还说,如果我非要立个亲近自己的太子妃,那与其立阿娇,还不如立一个窦氏女。”
与宠妃生下的那位王子,也被吕太后秘密杀害,并以‘燕王绝嗣’为由,断了刘建这一脉的香火……
···
——太祖皇八子:燕灵王刘建;
太祖三子,赵隐王刘如意,还没等到婚娶的年纪,便为吕太后鸩杀。
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同样是不受宠的吕氏王后,以及另外一位受宠的姬嫔。
只是在吕太后驾崩,诸侯大臣里应外合共诛诸吕,迎立代王刘恒前后,那位吕氏代王后和四位代王嫡子,便都离奇的先后病故……
——让吕氏代王后及四位嫡子‘寿终正寝’,是先帝入继大统之时,与陈平、周勃等元勋公侯达成的妥协!
太后不得干预宗室——尤其是天子的婚娶事宜,更是早在彼时,便由汉家君臣达成一致的政治默契!
在就藩之后,那位受到冷落的吕王后不断向吕太后进谗言,污蔑赵王友‘居心叵测’。
别说是第二位皇太后了——太后家族再出一位王太后,对于如今的汉家而言,都绝对是骇人听闻的事!
故而,薄皇后入太子宫至今十几年的时间,愣是没能诞下一儿半女——看似是时运不济,实则,却是早就注定的悲惨命运……
从本心上来说,窦太后至今都不觉得:让梁王刘武做储君皇太弟,是本身就有错的事情。
尤其是先帝自代地入继大统时,在极短的时间内蹊跷死去的吕氏代王后、四位王嫡子,更是将一个再浅显不过的道理,摆在了汉家每一位政治人物的面前。
最终,燕灵王刘建‘暴毙早逝’,死因不详;
在如今汉家,如果有人问‘吕太后是怎么把控朝政的?’,答案肯定是遍封诸吕;
但若是问吕太后如何监视、掌控,乃至残害太祖子嗣的?
那答案,必定少不了一句:以吕氏女各为宗亲正室,或为王后、或为侯夫人。
——在窦太后看来,有问题的不是‘储君皇太弟’这五个字,而是梁王刘武无以奉宗庙,并非合适的储君人选。
窦太后完全不觉得自己做错了,也完全没有为自己争取促成储君皇太弟一事而感到后悔。
真正让窦太后感到后悔,并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的,是窦太后先前给女儿刘嫖的承诺。
“让阿娇做太子妃,不是好事。”
“——无论是对我,还是对阿娇,都不是好事。”
“与其让阿娇进太子宫,再经历一遍孝惠张皇后所经历的悲惨人生,还不如给阿娇另寻一门好亲事。”
“虽不比太子妃富贵荣华,未来也无法住进未央宫里的椒房殿,但也总还能一生无忧?”
这句话,窦太后说的还是相当有底气的。
都不用说旁人:就说女儿刘嫖,当年就是窦太后亲自把的关,经过层层筛选,才终于和先帝一同敲定了堂邑侯陈午,来作为女儿刘嫖的归宿。
为宝贝外孙阿娇找个潜力股?
窦太后不敢打包票;
但若是说,为阿娇再找一个陈午2.0,让宝贝外孙女也和女儿刘嫖一样无忧无虑,甚至是放浪形骸的安度一生?
窦太后自问眼光不错,这么点事儿,还是敢拍着胸脯打包票的。
只不过,正如窦太后方才所言:让阿娇做太子妃,对阿娇自己不是好事,对窦太后也同样不是好事;
但对于馆陶主刘嫖而言,成为太子的丈母娘,却是刘嫖余生仅存的一点追求了……
“母后~”
一如往常的撒娇,在今日却好像是没了效果——见母亲不为所动,刘嫖只闷闷别过身去,做出一副生闷气的模样,实则却是在飞速运转大脑,以寻求解局之法。
而对于刘嫖的故技重施,窦太后却又是悠悠一声长叹,并没有再开口多说什么。
——给过刘嫖承诺,如今却出尔反尔,窦太后自然多少有些不好意思;
但窦太后也同样清楚:太子刘荣近乎‘无所不用其极’的从其他方面补偿自己、补偿窦氏一族,甚至都隐隐有了些‘为了不娶阿娇,我愿意付出任何代价’的架势!
窦太后如何不明白,太子荣担心的,正是此刻在身边哀求自己,试图将自己的女儿送进太子宫,好让太子做自己女婿的女儿刘嫖……
“为了不娶阿娇,太子连家令都愿意拿出来,就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