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源天法地之永夜之殇 > 短篇历史 朕在元末,乞丐开国(下)

短篇历史 朕在元末,乞丐开国(下)

规划新都……这庞大帝国草创之初千头万绪的内政,如同最精密的织机在他手中运转。他是帝国的基石,是朱元璋的“萧何”。

刘伯温依旧是一身洗得发白的青布道袍,在满堂朱紫中显得格格不入,却又卓然不群。他手持拂尘,眼神深邃,仿佛能穿透眼前繁华,洞悉未来迷雾。鄱阳湖之战的精准预言,北伐战略的步步推演,早已奠定其“帝师”地位。此刻,他正凝神看着朱元璋御案旁摆放的巨大舆图,目光在北方广袤的土地和东南尚未完全平靖的海疆上游移。

朱文正亦在班列之中,身着郡王蟒袍,气度华贵。只是那眼底深处,总有一丝挥之不去的阴霾与不甘。扫平陈友谅时,他因轻敌冒进险致大败,被朱元璋严厉申饬,剥夺了部分兵权,只留了个虚衔。看着徐达、常遇春的赫赫战功,他心中的妒火从未熄灭。

少年将领中,沐英已褪去青涩,身形挺拔如标枪,面容英挺,眼神沉稳中带着锐气。他跟随徐达北伐,独当一面,屡立战功,深得朱元璋信任,被视为帝国未来的柱石。蓝玉则站在常遇春身后,一身崭新耀眼的明光铠也压不住他那股桀骜的戾气。他战功卓着,尤其擅长长途奔袭、斩将夺旗,鄱阳湖上生擒张定边(虚构),北伐时千里突袭元廷残余,锋芒毕露。但其贪婪暴虐、目无纲纪的苗头,已让朱元璋和徐达等人暗自皱眉。

书房一角,几位少年安静侍立。太子朱标已长成温润如玉的青年,身着杏黄四爪蟒袍,气质儒雅,正专注地听着父亲与重臣的议论,眼神清澈而充满求知欲。秦王朱樉、晋王朱棡也稍长,穿着郡王常服,虽努力模仿兄长的稳重,但眉宇间仍带着少年的跳脱与好奇。

而燕王朱棣,则独自站在稍远些的窗边。他比同龄人更显沉静,左肩胛那道被冷箭贯穿的狰狞疤痕早已愈合,却仿佛烙印进了骨子里。他没有看舆图,也没有看大臣,那双酷似朱元璋的锐利眼眸,越过窗棂,投向北方苍茫的天空。那次濠州城头的伤痛与父亲那番“朱家血脉当饮胡虏血”的怒吼,如同种子深埋心田。他渴望战场,渴望像徐达、常遇春那样,为父亲打下更辽阔的疆土!北边,那片苍茫的草原,才是他心之所向。

“陛下,”李善长上前一步,声音沉稳有力,打破了沉寂,“登基大典诸般仪注、卤簿、乐章、祭文,均已由礼部会同太常寺拟定完备。应天紫金山南麓圜丘坛址已选定,工部正日夜督造。一应器物、礼服,皆按古制加紧赶制。吉期定于下月朔日(初一),乃钦天监反复推算之黄道吉日,上应紫微,下合黎庶,万世之基,当启于此!”

朱元璋微微颔首,目光扫过李善长呈上的厚厚章程,并未翻开。他的心思,早已不在这些繁文缛节之上。“善长办事,朕放心。”他的声音低沉而威严,“然登基非为虚名。朕要的,是昭告天下,元虏已遁,神器更易!是重整山河,再造乾坤!”他目光陡然锐利,如同实质般扫过众人,“徐达!”

“臣在!”徐达踏前一步,声若洪钟。

“北伐大军休整如何?粮秣军械可曾齐备?”朱元璋问道,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舆图上元大都(北京)的位置。

“回陛下!各部休整已毕,士气高昂!粮秣经李相统筹,已足支三月之用!火器营新铸‘碗口铳’百门,威力更胜以往!只待陛下登基诏下,三军即刻誓师北进,直捣黄龙,犁庭扫穴,毕其功于一役!”徐达的回答斩钉截铁,带着无坚不摧的信心。

“好!”朱元璋眼中爆发出慑人的精光,“朕登基之日,便是北伐誓师之时!朕要亲阅三军,为尔等壮行!”他顿了顿,目光转向刘伯温,“伯温先生,天象如何?北征吉凶?”

刘伯温手持拂尘,对着朱元璋微微一揖,声音清越而带着玄妙:“回陛下。贫道夜观天象,帝星(紫微)煌煌,光耀北辰,其芒直射幽燕之地。客星(象征元廷)晦暗不明,摇摇欲坠,气数已尽。扫帚星(彗星)现于西北,其尾扫过元廷分野,正应‘扫穴犁庭’之兆!天意昭昭,北伐之举,上合天心,下顺民意,必获全胜!”

朱元璋闻言,脸上露出一丝冰冷的笑意,如同猛虎锁定猎物。“天意?朕更信手中的刀,更信尔等之能!”他霍然起身,高大的身影在烛火映照下投下浓重的阴影,一股君临天下的磅礴气势瞬间笼罩整个书房!

他走到那巨大的舆图前,手指带着千钧之力,缓缓划过整个华夏版图——从烟雨江南,到烽火中原,再到苍茫北漠,最后重重一点,落在元大都的位置!

“朕起于微末,深知民间疾苦,胡元无道,天下鼎沸!”

“赖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