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对太子妃颇为喜欢。本文搜:齐盛小说网 qishenpack.com 免费阅读
太子脾气谦和稳重,只在太子妃这里,有脾气,原先太后还曾隐晦地跟太子说过,后来发现依旧没有什么变化。
太子妃也说不需要对这事再费心,她已经认命,只希望求得太后与皇帝的庇护,好好地过完这一生。
太后也曾说过,若是一生想要过好,那么太子的关系必定不能太过冷淡,可无论太子妃做什么,太子都冷眼旁观。
时间一久,太后也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早年太子妃阿玛去世,耽误了一段时间,再之前太子的毓庆宫里就有了李氏唐氏林氏等人,太子妃再入宫,太子年少慕艾的那几年已经过去。她与太子也就只剩下表面的夫妻关系。
皇室的夫妻与旁的夫妻不同,汉人重礼法,但也是那些个卫道士重视礼法,换成朝堂上的人来看,有几个大臣重视自己的发妻。
许多的大臣娶了老婆。留下故乡侍奉父母照顾孩子的不在少数,自己则是在一方娶年轻貌美的二房,养几个娇嫩乖巧的婢女,自己舒舒服服的过快活日子,留发妻在老家过守寡一样的日子,还要伺候长辈。
到了皇室来说,正妻的日子未必会有妾室好过,就那一个随时可以被替换的名分,一点也不牢靠。皇室里横死暴毙的福晋不在少数。
就拿安郡王府来说,前前后后的死了多少个福晋。
她们的阿玛也都全是有名有姓的,只是死了这一个,再送下一个来,反正女儿有的是。
太后早看清楚了,一个名分,拴住的是一群女人。
真以为那个名分是最有用的,其实不过是拿来骗人的,不然太皇太后当年为什么要从多尔滚,从鳌拜、从索尼他们手里争夺权力。
真的是为了先帝?
为了皇帝。
其实都不是。
想到这里,太后也是有点怨恨太皇太后的,她限制了她,这么多年装聋作哑,只能苟延残喘。
太后回忆起往事,只觉得当年若是太皇太后晚死几年,她说不定还有机会,可惜她死得太早,皇帝的权欲旺盛,她当时又无人可用,只能成为一尊摆件。
唯一庆幸的就是,康熙这人好面子,还是有几分希望得一个母慈子孝的好名声。
也就这样装了下来。
于穗岁应下,她跟太子妃无过多的接触,也甚少说话,太后这明显是想要牵线搭桥,叫她们认识认识。
-
次日一早,于穗岁就梳妆打扮去了太后的住所,太子妃来得比她更早,两人相互见礼后,太后才由着姑姑扶着出来。
太后笑眯眯的看着两人,让宫女端个各自喜欢的茶水,太子妃是一盏安吉白茶,于穗岁是一盏紫苏饮。
太后知道她不怎么爱喝茶,就叫人换了各种饮子,也知道她不爱姜味,这紫苏饮的姜也是没有放的。
粉红色的汤汁在瓷白的茶碗里,看起来有些好看,喝起来微微带一点紫苏的香气,和甜味,里头还是加了冰的,实在适合盛夏里来享用它。
“我听说太子身边又来了一个新人?”太后一边问,一边拿着自己的水晶眼镜看前不久一个宗室王妃送来的一尊巴掌大的金佛像。
这个佛像只有一个巴掌高,全身是用黄金铸造,那王妃送来的原因也简单,想要太后给指个婚人选都已经确定好了,也禀了皇帝,只等太后说几句好听的话,给她家的格格名声更好听一点,在婆家的地位更高一点。
太子妃回道:“是有这么一回事,李侧福晋送的。”她是知道,但是没有阻止,李侧福晋现在有子有女,只是年纪稍长,喜爱提拔新人。
太子也喜欢新人。
俩人一拍即合,太子妃是从来不多问的。
于穗岁听着,太子侧妃李侧福晋,传闻是太子最宠爱的人,在毓庆宫里几乎是与太子妃平起平坐。不过由于有太后跟康熙两人在太子妃背后,这个平坐还是有点水分。
太后:“那新人什么出身?”太后要问,也只是因为康熙提了这个,她才会问。若不是这样,太子即便是一次多十个八个女人,她也不会多问一句。
“李氏说是包衣出身,原是在绣房里做针线的宫女,她瞧着长得标致,调来身边调教一段时间,前不久才送给太子。”太子妃是知道的,那宫女的大致情况,她一早就叫人打听了清楚。
“我怎么听说,那新人原是王嫔身边伺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