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军衔,正是卢永祥、鲍贵卿、王怀庆、马龙标及炮标标统田中玉。
而那个读报的少尉,则是王英楷的小舅子孙传芳。
发剪发事件后,王英楷就将就要毕业的小舅子孙传芳,从保定军校叫回涿州,几天后就在陆军部给孙传芳办好了保送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公文,由于时间还早,王英楷就把他带在身边了。
虽然一心二用,可丝毫不耽搁他手中不停扇动的折扇的动作,甚至偶尔还要抬头看看碧蓝如洗的晴空,然后再看向远处群山间时隐时现的山路。
孙传芳正在读的,《大公报》已经是七八天前的了,上面刊载的正是滕毓藻发出的几份通电明折,还有成立民阵的公告。
虽然报纸是很多天前的,可对于王英楷和他的第三镇的心腹部下们,依然是全新的消息。
因为从涿州一路穿山越岭,有四百多里山路,他们紧赶慢赶,先头部队第一协第一标的鲍贵卿部昨晚也才刚刚赶到平型关。
按照铁良的安排,王英楷部要去陕西负责整编陕军,他也被委任为陕西提督,而何宗莲部进驻山西,和他的任务相同,也被委任为山西提督。
如果他率部乘火车在郑州下车,然后徒步赶去陕西会快很多,可由于被他们拦截的火车数量不足,京城至信阳这一段路途,多是平原,铁良不敢多耽搁。
铁良又很担心被直军拦截,尤其担心黄河铁桥等关键之处被破坏,导致被直军追上,所以拦截的火车只能优先满足铁良带走的三镇顺天军。
而王英楷和何宗莲也不敢走大路到石门,在进入井陉口,经娘子关进入山西,他们同样担心被滕毓藻的追兵拦截。
所以,王英楷和何宗莲一商议,就决定走紫荆关入晋,这条路早早就钻进大山里,滕毓藻就是想要追他们,也一样来不及。
只要离开了直隶,王英楷不相信滕毓藻还敢派兵追过来。
按照王英楷和何宗莲商定的计划,他们要在灵丘修整两天,然后两人率部一路南下,何宗莲进驻太原,他则稍事休整后继续南下,在蒲州渡过黄河前往西安。
原本一路急行,除了山路艰难,沿途还算顺利,可昨晚赶到平型关的鲍贵卿部不得不在平型关停下脚步。
作为第二镇先头部队的鲍贵卿,在平型关停住脚步的原因很出乎意料。
并不是因为他得知了滕毓藻的通电,不只是他,就是王英楷现在也还没有得到这方面的消息。
原因很简单,他们这一路翻山越岭,一直在大山里行军,不要说看不到报纸,商旅都看不到几个。
沿途所经过的涞源、灵丘这样的县城,也都是山区小县城,哪里能看得到报纸,这里连电报也还没有,这些天来,他们没有得到外面的一丝消息。
鲍贵卿停在平型关,是因为鲍贵卿在这里惊疑地见到了直军第五镇吴佩孚部第三协的一个参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