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柿子.”
“大帅!山上的小鬼子冲下来了!”
跟着两人出来的一个拿着望远镜的参谋,忽然失声叫了起来。
听到参谋的话,滕毓藻和刘十九都不约而同地抓起桌上的望远镜,看向被连续不断升起的照明弹照的明晃晃的后山坡。
果然,在他们望远镜的视野里,密集的炮火中,已经有密密麻麻的日军开始从山顶的炮火中拼命冲出,翻过山顶棱线,跑下弓长岭后山山坡。
显然,这是有日军军官发现他们落入圈套,匆忙间采取的拼死一搏的战术。
大群日军在山坡上一旦居高临下冲起来,处于反斜面阵地上准备炮击结束后就杀上山顶的直军官兵很难挡住对方,很有可能会被日军一鼓而下,杀进防御纵深。
虽然反斜面阵地上的人数上处于相对优势,可只要能抢在日军后面接应的第十二师团冲上山顶之前,消灭或者重创日军第二师团,依然会获得一场大胜。
可这样一来,主动后撤很快能就演变成被动后撤,匆忙间出现更大的损失也并不是不可能。
要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唯一的办法就是反斜面阵地上的部队坚决挡住日军的冲击,也就是要有足够密集的火力。
“哒哒哒”,就在这危急时刻,反斜面阵地上突然爆发出密集的机枪射击声,一道道密集的暗红色火舌在反斜面阵地上不断喷吐着炙热的弹雨,劈头盖脸扫向从山坡上冲下来的日军。
在滕毓藻所在位置看过去,这些机枪足有一二百挺,在如此密集的火网阻击下,犹如一股污水般席卷而下的日军的冲击势头顿时一滞。
只不过,由于地形的原因,冲下来的日军即便想要卧倒掩蔽,或者寻找山石、凹地躲避,也根本找不到合适的地点。
而且,由于下冲惯性,混乱间虽然前面的日军,被密集的轻重机枪弹雨打得犹如风中败絮,浑身抖个不停,然后很快又变得支离破碎,血肉横飞。
只是这样恐怖的场面对于后面冲下来的日军起不到丝毫作用,因为后面刚刚从山顶炮火中逃出来的日军根本收不住脚步,依旧在惯性驱使下一头撞下来。
仓促间,有一部分日军已经开始借助山坡上同伴的尸体做掩体,向反斜面阵地上的直军开枪射击,甚至还有的日军不断将手雷从山坡上向直军的反斜面阵地投掷。
历史上,日军和列强军队对手榴弹、手雷高度重视的时间是在一战期间,可由于前锋军大量使用滕氏手榴弹,还给联军以巨大杀伤,这让各个列强不得不对手榴弹、手雷这种近战武器高度重视起来。
除了德国人对于直军的两种手榴弹非常感兴趣,甚至还直接购买了专利在国内生产,其余各国也都比历史上要早了很多时间开发出了各自国家自己的手榴弹。
只是让滕毓藻非常不解的是,除了德国人和俄军,其它各列强毫无例外全部采用了手雷样式的手榴弹,没有任何一个国家采用带木柄的手榴弹样式,即便同样人高马大的英、法、美三国军队也都是这样。
一向紧紧追随世界最先进军事技术的日本人,这一次缺不是跟的很紧,他们的手雷正式名称叫二十六年式,是去年才定型生产,而且还是仿制品,是仿制英国米尔斯手雷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