馥很快就会被慈禧调去两广,周馥感到被朝廷忌惮,所以在两广任上主动请辞回家养老去了。
滕毓藻可不愿周馥就此离开,他还要让周馥努力做下去,让周馥在民生上有所作为,这会牢牢拉住周馥。
随后,卫靖海又汇报一番各型炮弹的存储数量,以及部队重机枪的配置。
炮弹储备数量还是很充裕的,不仅还有缴获炮弹,保定和天津兵工署自己的兵工厂生产的炮弹产量都很大。
只是因为暂时还要保密,所有迫击炮弹,都是有扩建后搬迁至海边的原东局子兵工厂生产的。
此外,还有汉阳枪炮厂生产的炮弹,产量也很可观,张之洞也主要供给了直军。
虽然现在张之洞主张联日抗俄,可他也认为处于东北大门口的直军应有战争准备,毕竟只有有了足够实力,才能有人愿意同你联合。
直军的重机枪有些麻烦,由于滕毓藻现在看不上笨重的水冷式马克沁重机枪,还拿出了一种被滕毓藻称为通用机枪的草图,兵工署因为技术力量差,到现在也没有试制成功。
不过,滕毓藻拿出的另一种无需用水散热,带有粗粗空气散热筒的轻型机枪,采用弹盘或者弹鼓供弹的轻型机枪,兵工署不仅已经研制出来,还已经小批量密密生产。
这种被滕毓藻称之为直l型轻机枪的机枪,已经开始在第四镇、第五镇、第八镇、骑兵镇装备。
现在生产的这种轻机枪,正在装备给第一镇。
按照滕毓藻的交代,这种轻型机枪,暂时只装备给可能在关外参战的部队使用。
虽然有了这种轻型机枪,可由于散热还是存在一定问题,它的火力持续性要差一些,因此马克沁重机枪还要依然留在部队中,但也只在营级规模中作为火力支援使用。
这种轻机枪,实际上就是刘易斯轻机枪,原理和制造都毫无难度可言,全枪不足十二公斤,供弹方式是47发或者97发单盘或者弹鼓,口径7.62。历史上,刘易斯轻机枪还要在十年后,才在英国开始批量生产。
其实,滕毓藻现在完全可以拿出更轻便的g34这种大杀器,只不过滕毓藻不想太过超前,他要慢慢来,只比历史上稍稍超前就可以了。至于使用7.62口径,主要是考虑到日后难免要供给国内部队,至少要在子弹上有所控制。
国内生产的弹药,主要是毛瑟七九口径的。
按照滕毓藻的要求,装备了轻机枪的部队,所有哨不再配备重机枪,全部配备六挺这种可以抱着冲锋的轻机枪。
所以,现在直军只能将现有型号繁杂的重机枪清理归类,以便方便弹药供应。
现在直军所有部队的重机枪只有两种型号了,其它不同型号和多余的马克沁都卖给其他省份的新军了,袁世凯就购买了一百挺。
现在直军两种重机枪,一种是缴获最多的马克沁重机枪,一种就是法国哈奇开斯重机枪。
气冷哈奇开斯重机枪由于份量轻,主要装备在驻张家口的吴佩孚第五镇和李金昱第八镇,已及骑兵镇。
其余各部,全部使用马克沁重机枪。
此后卫靖海所说的,就都是一些琐碎事务了。
诸如,新兵募集以及训练情况,军装、军鞋、牛皮武装带、军用水壶的储备情况等等。
刘长发和孙世俊两人汇报的更简短,只是补充了卫靖海所说的一些细节。
然后,就是李玉林汇报情况。
按照李玉林所说,兵工署所属的兵工厂都已经开始全力组织生产,只不过因为生产设备不足的原因,两家工厂无法满足数十万部队作战需求。
虽然已经通过宁星普的贸易公司在德国购买了设备,只是现在增加设备生产也已经来不及了。
他建议滕毓藻,应该从国外购买一些做补充。
而李玉林同样在汇报中提到,兵工署研制的新式枪械的生产量还有些不足。
滕毓藻清楚,李玉林所说的新式枪械,除了直l式轻机枪,还包括冲锋枪。
冲锋枪同样是在一战中出现的,最初的第一种冲锋枪应该是十一年后意大利人设计的,随后德国人设计出大名鼎鼎的p18冲锋枪,滕毓藻给兵工署的草图就是p18。,依然是九毫米口径。
关于自研新式武器,刘长发、孙世俊、刘十九和曹福田、刘秉义等人并不感到惊讶,因为两年前那种情况下,滕毓藻就能研究出迫击炮这种极其方便的大杀器。
甚至叶祖珪、萨镇冰也并不感到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