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达不到标准,那个租界我就要收回,具体标准,就以重建后的天津城最为标杆。”
滕毓藻并没想过要一步到位,直接收回租界,那样会为议和增加阻力。
相反,在此时,滕毓藻更愿意保留这个面对西方的窗口,让国人可以更直接,也更方便接触西方的现代教育及先进技术。
不过,小鬼子是一定要赶走的,但这要在以后再想办法。
对于滕毓藻所说的,以天津城作为比照标杆,在座的几人都没人介意,甚至还认为滕毓藻是在有意为留下洋人租界的托词。
只不过,他们很快就会感觉到,滕毓藻这句话的威力了。
滕毓藻又对着有些忧心忡忡的杨士骧和徐世昌两人说道。
“你们不要担心洋鬼子会因为咱们提出的这些条件过于苛刻,从而放弃议和,转而继续增兵和咱们死磕到底。”
“我可以负责任地说,洋人绝不会继续大规模增兵,理由不仅是我刚刚说到的那些,还有英国女王在年初已经去世了,现在的英国国王是他的儿子爱德华七世,他们刚刚经历国丧,又有南部非洲布尔人拖着,可是恨不得马上就结束远东的战争呢。”
杨士骧还是迟疑地说道,“大帅所谋,实在是高瞻远瞩,非常人所及,如果照此施为,不仅保持锅体尊严,直隶也定会迅速恢复,洋务更会大大发展。”
“只是,朝廷现在是一心想要尽快让洋人退兵,为此甚至会在割地赔款上做出让步妥协,只怕朝廷不会同意在议和中提出大帅的这些条件,恐怕未经朝廷点头的情况下,李中堂也不会赞同。”
杨士骧的话,让神情激动的徐世昌,也迅速冷静下来,满脸忧色连连点头表示赞成杨士骧的话。
滕毓藻叹了口气说道,“莲府说得对,朝廷的确是被洋鬼子吓怕了,也真心不愿在大下去了,不是很难同意我的观点,是几乎一定不会同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