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军中诸事大加鞭挞。”
“老夫也曾试着将这个滕兴甫安置军中,可他不管在谁的麾下,都呆不长久,最终只好回到武备学堂,接着做他的教习,一直明珠暗投。”
说到这里,李鸿章忍不住以手抚额。
“老夫也一向自以为有容人之量,甚至也自负眼光独到,在识人用人上不拘一格,可没想到,在这个滕兴甫身上却看走了眼。”
李鸿章叹息一声说道,“在这一点上,老夫还是比不得荣仲华和裕禄两人。”
“如果此子能早些得到启用,也许老夫就不必受此奇耻大辱,也不会沦落到被人赶出北洋的地步.”
看到李鸿章一双有些昏花的眼中,已经隐隐有泪光闪现,张佩纶忙站起身说道。
“中堂。”
在外人面前,张佩纶一直称呼李鸿章为中堂。
“不管怎样说,滕兴甫毕竟出身北洋,又蒙中堂推荐去德修习军事,也才会有今日之荣,中堂万不可妄自菲薄。”
杨士骧已经明白了李鸿章突然明确态度的原因,想了想说道。
“中堂,据下官所知,滕兴甫在被裕禄简拔之初,手中只有一营兵,虽然收编了一些绿营和部分武卫前军的部队,可大多数还是他招收的新兵为多,听说他还收编了不少义和团的人。”
“这些人战斗力.”
杨士骧应该是想说绿营和武卫军的战斗力,同列强联军相比不行,可他似乎觉得这有贬低北洋之嫌,所以及时收住口。
杨士骧继续说道,“滕兴甫成军以来,连番鏖战不休,又无武器弹药供给,经过两个多月激战,他手下的精悍军兵,估计早已经消耗的差不多了。”
“俗话说,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京师这一战如果是真的,消灭了三万多联军,即便有甘军和城内义和团协助,这一仗过后,他们此时估计也是元气大伤了,恐怕难以再同洋人周旋下去.”
杨士骧虽没明说,可李鸿章听得出,杨士骧这是再告诉他,指望滕毓藻战胜洋人是不可能的。
另一层意思还是要他应该考虑和sw联合,继续推动两广独立。
李鸿章暗自摇头说道,“按张香涛的说法,甘军和宋庆、马玉昆两人所帅武卫军已经随太后离开,城内只有两千余甘军,义和团大概还有七八万人。”
“只是他们的战斗力有限,打这样的大战,他们根本插不上手,此战完全以滕兴甫的前锋军为主,据说滕兴甫只伤亡了六七千人。”
李鸿章再次重重叹息道,“据张香涛所说,滕兴甫的前锋军应该有三四万人,除万余奉太后之命去阳坊等候护驾,所余三万多人全部参战,最终伤亡仅六七千人。”
“伤亡仅六七千人?”
“这个滕兴甫难道是神仙,能撒豆成兵,随手就变出一群天兵天将来!杨士骧震惊地张开嘴,半天没说出话来。”
张佩纶忽然面露喜色,满怀期待地看向李鸿章。
“中堂.”
感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