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和罗阳都是接受过民主思想,有着进步意识的青年,她根本就不在意他们自己身份差距,她只知道爱的人是罗阳,罗阳并没有犯罪,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全民抗战时期的罗阳为了洗刷自己的耻辱,参军入伍,进入战场,而林雨在和罗阳鸿雁传书,祈祷着罗阳能够平安回来之后,也进入了战场,在战地医院成了一名护士。`咸′鱼·看.书¨ *免.费?阅,读!
张伟完全沉浸在这场动人的爱情故事里面,战场上的一切都是那么残酷,那两个年轻人林雨和罗阳思念着彼此,想着等战争结束之后就在一起。
张伟心里也期待着,看到最后林雨和罗阳两个人在战争结束之后,终于在一起了,当初的真相也在林雪的讲述和忏悔下揭露,当初犯罪的另有其人,而林雪祈求罗阳的原谅。
一切的结局似乎都很好,罗阳最终还是原谅了林雪。
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让张伟没有想到的是,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
张伟看着后面的故事,他整个人都懵了。
正当他一直都为林雨和罗阳揪心,知道这两人欢喜的结局的时候,林有成冷峻的话锋一转,冰冷的文字直接给出了林雨和罗阳的真实结局——
“1945年5月20日,罗阳在湘西芙蓉山战场死于败血症,之后不到七天的5月25日狮子山战役,在ri军轰炸下,林雨在炮弹击中丧生。”
“那年我从未见过他们。”
……
完全的措手不及,完全的一把刀突然狠狠地扎进了人的心脏,鲜血就那样流了出来,如同被炮弹击中一样,整个人的身心都被炸得粉碎。
就是这样简单的一句话,张伟整个人头皮发麻,腾地一下站起身来。
他完全没有想到这才是林雨和罗阳的真实结局,两个人都倒在了抗ri战争胜利的前夜!
张伟的心脏猛地像是被什么东西击中,让他整个人都无法言说的难受,他整个人完全被这个结局,又或者说是这个真相给震住了。
他的脑子甚至都还有没有反应过来,前面所给的那个看似圆满的结局,不过是林雪为了赎罪,而写里面创造的欢喜结局,让林雨和罗阳在虚构的剧本里面有喜剧的结尾,但是事实的真相却并不是那样的。
张伟继续往下面看去,他现在脑子里已经被这个故事给冲击到不行,他真的没有想到林有成居然会这么写这部,这真的太tm牛逼,也太tm无情了,居然在原本的喜剧结束的时候,给出了那鲜血淋漓的残酷真相,林雨和罗阳死在了抗ri战争胜利的那一年,这是多么的残忍的真相啊!
张伟的一颗心都都被狠狠一下扎得生疼,但是他作为文学编辑也非常清楚地知道林有成这部究竟有多牛逼。
相当痛心的结局,相当震撼的设计!
在这一刻,张伟已经明白,整个《赎罪》里面,其实有四个隐藏的文本。
也就是林雨创作的话剧剧本,最初一开始在十三岁的那个《磨难》作为第一个隐藏的文本,既拉开了整部的序幕,也贯穿于整部的情节中,剧本里面主角的悲惨命运就已经预示着林雪给姐姐林雨造成的不幸。第二个文本即林雪的意识流《重逢》,预示着林雪对自己当年的错误所造成的致命后果始有悔意,希望能够得到原谅,重逢不单单是她和姐姐的重逢,也有姐姐和罗阳的重逢。第三个文本,也就是穷其一生所创作的《赎罪》展现一幅幸福的画面,即姐姐林雨和恋人罗阳比翼双飞,妹妹的赎罪之路似乎圆满了。
然而的第四个文本即尾声部分,却告知了所有人,原来林雨和罗阳早在抗ri战争中相继离世,皆大欢喜的结局不过是林雪善意的谎言。互文性将这四个内文本之间的悬念连接起来,彼此参照,纵横交错,织就了一张马赛克般的网络,呈现出完整的概貌。而前文本不断被后面的新文本扬弃地否定,即易位,以生成新的意义,直到达到林有成的目的。
当然,这些只是在张伟心里闪过,他内心深处更震撼的还是对于《赎罪》的整个故事,《赎罪》是一篇典型的成长。跨越了六十多年,从十三岁的小女孩,一直到反省的高龄女作家,这一场赎罪实在是太过深刻,也太过令人感到唏嘘。
甚至可以说,不管林雪究竟是因为误会,还是嫉妒,又或者是在当年那个阶级分明的社会环境下,当她撞见罗阳与自己的姐姐有暧昧之举时,脑中既定的等级观念就已经让她认定罗阳不是好人。当警察询问唯一的目击者林雪是否看见谁是凶手时,其实并没有看见的她却十分肯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