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熊43星系的防御作战中牛刀小试的“星际蝗虫级”驱逐舰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最为明显的三个缺陷就是,第一,射程问题,全火力型输出的确傲视群雄,但是这种火炮的射程的确是比反物质军团的战舰要近大约百分之十,也就是说,在靠近敌人舰队抵近进入射程之前,至少要能抵抗一到两轮的齐射,
这个问题目前是用防御立场舰来弥补的,原本星际蝗虫级驱逐舰的护盾就比一般的驱逐舰要高上不少,加上防御立场舰的加成,使得至少第一波敌舰队的齐射是不可能打破它们的群体护盾的,但是第二波的齐射依然造成了部分的战舰损失,这也跟对方战舰中大型战舰的火力强度还在驱逐舰之上的原因,所以也并非稳妥的解决方案,
前线指挥官汇报之后,参谋部也改进了这种新型无人驱逐舰的攻击战术,让有人驾驶的大型战舰先挡在前方,有防御立场舰的加持,像巡洋舰和战列舰级别的战舰可以以更加厚实的护盾和装甲,护送“星际蝗虫”的舰群逼近敌人舰队,一旦进入射程,就可以发挥出它恐怖的火力优势。¢鸿*特¢晓.说\王· `追,蕞!薪/璋\结?
第二个问题,火力的持续性问题,在第一次的舰队战斗中,为了达到最大的火力密度,“星际蝗虫级”驱逐舰使用的战术是一次性将炮管内的弹药和蓄能器内的能源全部打出去,火力的确是强的可怕,但是战斗之后详细统计时发现,这些火力有相当一部分是被浪费了,很多敌舰承受了过多的火力打击首接化为粉末,但是过于短暂的火力输出,也使得明明是十倍甚至二十倍的火力,却只造成了对方相同数量战舰大约三分之一的损失。
所以前线指挥官希望能控制这些火力,将其分成两次,甚至三次进行齐射,同时也可以延缓弹药不足急需补给的问题,同时还有专门的弹药补给舰,运用弹药补给机械,给“星际蝗虫级”驱逐舰进行全自动化的弹药补充,如果专用的弹药补给舰数量充足,那就可以在半个小时之后完成一次满弹补给,让这只舰队重新上阵。
第三个问题,那就是前面的两个问题很大程度上也跟“星际蝗虫”的驱逐舰舰型有关系,毕竟驱逐舰只是轻型战舰,虽然这种无人驱逐舰的体积和排水量己经在普通驱逐舰中算得上的比较大了,但是依然是轻型战舰,装备的阵列火炮的口径和能量强度都和巡洋舰有相当的差别,火力强度和持续性想要进一步提升,就需要考虑下一步的“大蝗虫级”巡洋舰了。^薪/丸` . ?榊`栈- ¨哽·欣?嶵^快?
所以军部力主立刻开始巡洋舰级别的无人火力战舰计划,并为其配备合适的战舰,比如性能更出色的防御力场舰,
同时“大圣”作战系统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就是在无人战舰中搭配专用的火力指挥舰,将这些无人火力战舰进行更加精细和统一的弹道微调,提高炮火精确性,最大化的发挥它们强大的火力的破坏力,
莫白同意了无人火力战舰的升级,改进,和研究新的无人火力巡洋舰的计划,并让星环二号造船厂将新建的大部分船台都升级为专业的无人战舰建造船台,这样情况下,无人战舰的生产效率还将会进一步提升。
同时地球联邦的太空舰队也开始进行舰队的迭代升级计划,将过去几年生产的旧式战舰,尤其是轻型战舰,出售和有偿赠送给那些有需要的文明种族和势力,一部分是反神族联盟的成员,至于另外一部分则是遭到反物质军团攻击而失去家园的流亡者,星际难民,他们其中相当一部分还保留着自己的文化政体,还拥有一部分军队和舰队,只是需要地球联邦帮助它们重整军备。
他们不知道的是,地球联邦提供给他们的,是几乎全新的几年前生产的联邦战舰,要知道太空战舰往往会需要服役数十年时间,所以几年的服役时间对战舰而言几乎是全新的,而地球联邦这边也正好用这个方式来完成对现役舰队的装备换装。
换装下来的战舰数量远超地球联邦那些盟友们的想象,首先是给还在前线作战的雷德尔元帅的三方联合舰队,这两个月内给它们的补充战舰就超过了二十五万艘,其中近半都用于组建新的舰队,泰坦帝国和神圣同盟的战争潜力非常庞大,给它们重新武装起来的话,在这条战线上的可用兵力至少会翻一倍,
所以莫白在这次的第三个月的补充中,首接又给它们补充了二十万艘战舰,除了补充战损之外,还能让雷德尔元再组建十五只以上的A级舰队。
而着大约西十万艘战舰,也不到地球联邦换装战舰的一半,至于其他的战舰,则是用于武装那些流离失所的银河系文明种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