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的气息,宛如阿鼻地狱。
在那个黑暗的时期,大量的人口死亡,城市变成了一片废墟,曾经繁华的街道如今布满了残垣断壁,墙壁上的涂鸦与血迹诉说着往昔的惨烈,农田也因为无人耕种而逐渐荒废,杂草丛生,疯长的野草几乎要将那片承载着人类希望的土地彻底掩埋。而那些曾经为世界带来生机与希望的绿色植物,也在核战争的影响下,纷纷凋零死亡,大地失去了往日的翠绿,变得一片荒芜,干裂的土地仿若老人布满皱纹的脸,毫无生气。天空也不再是曾经的碧蓝如洗、阳光明媚,而是被核尘埃覆盖了厚厚的一层,终年不见半点阳光,整个世界仿佛陷入了永无止境的黑暗之中,阴霾笼罩,让人看不到一丝希望的曙光。
这一切的人生经历,造就了李志忠过去生活的无尽苦难,也让他对于现在这种安稳的生活倍感珍惜。他深知,没有经历过那一场场生离死别,没有失去过那么多亲人朋友,是绝对无法体会到当自己的生活能够安稳下来,能够有机会保护家人时,那是一种多么巨大的渴望和荣幸。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每一天都充满了不确定性,每一刻都可能面临着失去亲人的痛苦,每一次日出日落都可能是生命的最后一刻。而如今,他终于拥有了一个可以遮风挡雨的家,几间简陋却温馨的屋子,有了足够的食物和水,虽然不算丰盛,但足以维持生计,家人都平安健康地陪在身边,孩子的欢声笑语、妻子温柔的目光,这对于他来说,已经是无比珍贵的财富,是他曾经梦寐以求却不敢奢望的生活。他就像一个在暴风雨中漂泊许久的孤舟,终于找到了宁静的港湾,怎能不倍加珍惜。
所以,李志忠心里很清楚,并非是每个人都会有着雄心壮志,有着一旦知道了成神的途径,就会不顾一切地去追求的强烈渴望。事实上,对于绝大多数的普通人而言,在那样艰难的末日废土环境下,他们首先关注的必然是最基本的生存问题,是如何解决温饱,如何让自己和家人在这个充满危险的世界中活下去。只有当人类解决了温饱问题,有了一定的闲暇时间,有了充足的精力,才会去考虑那些更进一步的需求,比如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实现个人的理想等等。所以自古以来,那些所谓的求仙问道者,要么就是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帝王将相,他们坐在金碧辉煌的宫殿里,已经拥有了世间的一切荣华富贵,想要通过求仙问道来延长自己的统治和享受,妄图让那荣华富贵永不停息;要么就是富甲一方的富商豪客,他们在物质生活上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住在雕梁画栋的府邸中,金银财宝堆积如山,开始追求一些虚无缥缈的精神寄托和长生不老的梦想,渴望打破生死的界限,永享富贵。
其实,总的来说,想要追求成神、超越平凡这种事情,往往是在人有了足够的物质生活,不,应该说是有了足够的物质享受之后才会出现的。当一个人拥有了太多的财富和资源,当这些东西充足过剩到已经无法再给他带来任何新的兴奋点和满足感时,他才会开始去思考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才会去追求其他的东西,这基本上也是智慧生物在满足了生存需要之后,更进一步开始填满自己精神世界的一种必然过程。就像一个装满了金银财宝的宝箱,当它再也装不下任何东西时,人们便会开始寻找其他可以填充的宝物,或是知识,或是精神的升华。
在这样一个过程之中,那些占据了统治地位或者拥有较多资源的一些个体,开始会从身边的人不断的死亡之中深刻地感受到恐惧,他们害怕自己有一天也会像那些死去的人一样,失去所有的东西,权力、财富、地位,一切都将化为泡影。同时,他们也会迷恋自己所拥有的权势、金钱等等,因为这些东西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满足感和安全感,让他们在众人面前威风凛凛,高高在上。所以,这些智慧个体开始追求能够更悠长的生命,一方面是出于对自己消亡的惧怕,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能够更长久地享受自己所拥有的一切,让那威风八面、纸醉金迷的生活永不停息。
然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建立在获得了足够丰富的物质生活基础之上的。如果一个人还处于一个饥寒交迫的阶段,连最基本的生存都没有下办法保障,每天都在为了一口食物、一滴水而奔波挣扎,那么对于那些虚无缥缈的长生不老、成神成仙之类的事情,自然是没有人会在意的。就像在末日废土时期,大多数的人或者智慧生物,他们从头到尾生活都处于一个极端的困难当中,基本上大多数都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很少很少有能够真正维持温饱的。在那个残酷的世界里,生存才是唯一的主题,其他的一切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什么理想、追求,在饥饿面前都不堪一击。
在这个末日废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