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大陆的新京城。+8`6*z?h_o′n¨g·.-c!o*m,
宋王朱敏澄刚刚接到了来自大明本土的旨意,当他看完这道旨意后,高兴地差一点蹦起来。
成了!事终于成了!
没想孙镐给他出的主意真的得到了朝廷的许可,大明本土那边决定让朱敏澄这样的外藩自己开府建牙,此外旨意中说的很是清楚,以后本土外的外藩按照大明宣慰司之例,不仅能自己任命官员设置官府,还能组建军队,如此一来在实质上就等于一个真正的独立王国了。
想到这,朱敏澄忍不住捏了捏拳头,恨不得仰天大笑几声。这可是他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好事啊!如此一来就再也没有什么可以索博他的手脚了,接下来就能大干一场。
“来人!”朱敏澄喊道,王府的太监连忙进来询问王爷何事,朱敏澄刚要开口把属官全部喊来议事,可话到嘴边突然改了主意,说道:“去!把孙长史请来见本王。”
太监应声急急就去了,太监走后,朱敏澄努力让自己兴奋的心情略微平静了下来,大脑飞快运转想着后续的安排,等了约莫小半时辰,孙镐匆匆而来,入内拜见宋王。
“王爷!”
“师兄请看。”见孙镐来了,朱敏澄连忙让他先坐,随后就把旨意递了过去。
“这是……?”
“刚从本土来的旨意。”朱敏澄笑呵呵地说道。
孙镐见朱敏澄一副笑容满面的模样,当即心里就有了底,接过旨意打开细看,等他全部细细看完后,脸上同样洋溢着喜悦,更拱手对朱敏澄道贺:“恭喜王爷贺喜王爷,没想朝廷还真答应了此事,如此一来王爷再无顾虑,就能大展手脚了!”
“哈哈哈,同喜同喜……。”朱敏澄乐呵呵地点头,接着对孙镐道:“孤喊你来就是商议此事,既然朝廷已做了如此定论,那么接下来许多事就能着手做了。′咸-鱼_看`书* *无`错\内′容′不知师兄有何可教孤的?接下来如此安排更为妥当?”
孙镐对此早就有心有腹稿,当即对朱敏澄拱手道:“王爷,既然朝廷已有了定论,王爷首要做的事就是开府建衙,以确定我宋国的朝堂结构。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这件事先做成,其他事也就顺理成章了。”
“是极!”朱敏澄对此表示赞同,但具体如何建立朝堂结构,他还是要听听孙镐的意见。
“依葫芦画瓢即可,我宋国乃大明外藩,王爷又是大明亲王,自然按照大明的制度来做即可。朝堂的设置就以大明三司六部来设置,不过三司中的都指挥使可略微变通一下,毕竟我宋国和大明本土不同,而且目前来看也无必要在军队上重复设置机构,臣建议把都指挥使效仿我大明现军制合并,全部归属于一司管辖,如此更合适些。”
朱敏澄凝神想了想觉得这个建议不错,他本就是在大明军校学习毕业的,对于大明军制情况很是清楚。而且朱慎锥当初之所以改革大明军制,尤其是针对军户制的逐步削弱和取消,其主要原因就是大明开国两百多年来军户制早就名存实亡,已没必要继续存在,再加上新军的缘故,这才重设军制,另外采取了军衔和军职分离的方式,又用总参议府取代原本的五军都督府,进行改制。
既然宋国要另起炉灶,那么就没必要走大明之前的老路,直接弯道超车岂非更好?
但这里有个问题,那就是制度可以造搬,但名称却不能沿用,作为藩国如直接使用大明的衙门称呼,那么不等于逾越了么?为此朱敏澄询问孙镐在这点上如何做更合适些。+3+5_k+a.n¨s+h+u-.′c′o!m¢
“呵呵,王爷您关心则乱,这还不容易?”孙镐笑道:“如朝鲜这样的属国,其制度基本也是造搬我大明制度,但仅是称呼不同罢了。比如六部在朝鲜称为六曹,此外再设二十司对应各衙门,虽听起来不同,可实际上却是一模一样,无非就是一个名头罢了。”
眼前一亮,朱敏澄倒是忘了这点,朝鲜作为外藩的朝政结构类似于大明,其中大明的六部在朝鲜就叫六曹,另外一曹的主管也不称为尚书,而是改了个名字叫“判书”,其意就是避讳大明官职。
此外类似的情况还有不少,大明的大理寺在朝鲜叫司宪府,都察院叫司谏院,五军都督府叫五军院,内阁叫议政府,诸如此类都换了名字,实际的职权却是一样的。
不过朝鲜的议政府和大明的内阁略有不同,准确的说这个议政府更像是丞相制度,左右议政就等于左右丞相,倒和大明开国时期类同。至于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