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的偏房里走了出来,朝着保成小太监点了点头:“快进去吧,爷爷等的着急了......”
保成小太监不敢怠慢,急匆匆的走进了杂役太监走出来的房间,随后再也没有出来......
而差不多半个多时辰之后,迎接他的那个杂役太监重新走回了屋里,拖出一个麻袋装着的物件儿,然后熟门熟路的拖到了敬事房院子中间的井口旁边,然后一脚踹了进去......
预料之中的重物落水声并没有出现,只有一声闷响。
看来这口井已经是一口枯井了......
随后杂役太监若无其事的回到了另一间偏房内,躺下就呼呼大睡,直到天亮......
.......
天还蒙蒙亮的时候,皇宫的角门已经提前打开。
倒夜壶的马车、出宫采买的小太监、换防的近卫旅和玄武分部的战士......
不少人排着队经过检查后,从四边的角门急匆匆的离开了紫禁城.......
有些手头宽裕的小太监或者侍卫,离开紫禁城后转到皇城外的大街上,会花几个制钱儿买上一碗豆汁儿,再来上俩焦圈儿......
嘿!
这早餐,那叫一个地道.......
这一片,是专门做宫里人生意的,打大明朝的时候就有,一直延续到现在。
什么卖早点的、卖零嘴儿的、修鞋的修衣服的、针头线脑胭脂水粉,甚至还有些华朝成立后新出现的小玩意儿......
林林总总,卖什么的都有。
因为这地方已经离开了紫禁城有一段距离,又是方便宫里人的小买卖,一直以来历朝历代都没有驱赶过他们,长此以往倒也形成了规模。
但也有一样,这地方没有正经摊位,更不像华朝专门的市场划了区域,纯粹就是自发形成的一片集市。
虽然大多数人都是固定在同一个地方叫卖,但是如果有新人来了占了老人的地方,别人也不会说什么,就连原摊主也只会怪自己为什么出摊迟了,老老实实换个地方做买卖.......
倒不是说大家伙的觉悟已经高到了这个程度,而是彼此心里都清楚,一旦闹起来招惹出宫城里的禁卫(当然华朝叫近卫旅),大家都做不成生意不说,说不定还要被抓进去......
就是这么个地方,自然是鱼龙混杂什么人都有。
生面孔熟面孔来来往往,谁也不认识谁......
譬如这几日,就新来了一个卖冰糖葫芦的中年人。
这人很有几分奇怪,既不像别人一般吆喝,也不像别的商贩一般和气生财。
无论是问价儿的,还是真心想买的,中年人开口都是生硬的一句话:“三文钱一串,六文钱两串.......”
有些人就想讨个便宜还个价:“两串五文钱卖不卖?”
中年人也不说卖,也不说不卖,直接就是不搭理别人,自顾自的开始闭目养神了......
这样一来,生意怎么能好!
所以除了开始几天还有人问问价,后来连问价的也没有了......
周围的小商贩都在暗中猜测,这人究竟还能撑几天.......
这天清晨。
和往常一样,并没有什么区别。
角门一打开,宫里的人陆陆续续走了出来。
有两个杂役太监服饰打扮的中年男人,一个胖些一个瘦些,从东南角门处排队走了出来。
其中胖些的,赫然正是昨夜在敬事房等保成小太监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