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遂军营之中,嬴终端坐在营帐中,正熟读手中之书。
未来的关羽夜读《春秋》,而嬴终手中所看的,乃是《议兵》。
嬴终作为儒家子之徒,自然对老师的著作都是熟稳于心。
《议兵》正是荀子所书写的用兵之道与为将准则。
虽然子不是兵家,也不是什么有名的用兵将领,但是他熟读各种兵书,将前人的用兵之法进行总结还是做的到
的。
而《议兵》中所介绍的为将之法,正是兼六术、处五权、守三至、戒解急,不怒而威,不战而胜
这与孙武的五事七计,在许多思想上是一致的,可见所请用兵之道,在许多方面都是相通,唯一不同也只是个人
理解,以及实事求是。
嬴终熟读《议兵》。最后却是轻轻的摇了摇头。
理论知识终归是理论知识,大部分时候并不能完全代入现实中,否则就是纸上谈兵。
就比如六术五权,许多内容都是既要且要,看似美好,但在实际应用中,许多时候根本做不到这一点,总要放弃
些东西。
又比如守三至,乃是将领的三项至高原则
其一,宁可被君主处死,也不让部队处于危险境地;其二,宁可别君主处死,也不发起没有胜算的进攻;其三,宁
可被君主处死,也不让军队欺压百姓。
第三点还好说,只要是想成大业的,都会注意这一点。
但是第一点和第二点,也只能理论上完成,真到了现实中,没有几个将领能做到。
就比如长平之战,廉颇就是固守不出兵,让赵王催促,最终换上了赵括。
又比如常凯申让你前线机枪往右移二十米,你就算作为前线将领,你能不移吗?
有的时候君主催促,哪怕前线将领知道命令有问题,也没有办法,只能硬看头皮上
这不是违抗命令就能保住军队,哪怕你真冒着被杀头风险也不执行命令,君主照样可以把你换了,换一个愿意执行
命令的将军。
与其自己吃力不讨好,什么都得不到,那还不如拼一把。
嬴终将手中之书放下,笑道“.……老师所著的《议兵》虽然在理论上很好,但却不完全符合实际。”
“不过这六术五权三至,到是很适合我。”
一般的将领不敢违抗君主命令,所以这些准则不一定能遵守,但是嬴终本身就属于君主的层次,政也不可能逼追
他。
所以这些战术、权术与法则,到最适合嬴终。
可以说《议兵》一书,其中的理论方法根本就是从君主的角度出发,而不是将领。
惊鲩和盖聂站在一旁,听到嬴终的话,两人都是不出声。
惊鲩做男土军人打扮,毕竟军中不适合带女着,让惊鲩头戴面具,女扮男装,最是合适。
十万大军行进,不是简单一个命令就能做到的,因此从嬴终来到武遂后,整个十万大军都是运作起来,做着前往韩
国南阳的准备。
而这一段时间,嬴终也是少说多听,学习着用兵基础。
书中所写的东西太过于笼统,真到了用兵之时,许多细节才是需要注意的。
比如扎营的地点选择,比如要观天象,注意天气,所谓的带兵更像是管理学,管理一万人与管理百万人,其中的差
距巨大。
如何管理十万大军的吃喝拉撒,这是一门学问,这些东西书中能学到,但最主要的还是要亲身经历
就在嬴终思考之时,门外的卫兵喊道“君上,李信蒙恬求见!”
嬴终闻言缓声道:“...让他们进来吧”
他话音落下,就见到两个年轻的将领穿着甲胃走进,行礼道“..未将李信(蒙恬),拜见君上!”
“免礼!”
嬴终了手,示意他们免礼。
嬴终目光望向两人,不管是李信还是蒙恬,在将领中都属于年轻一辈,都是二十出头。
蒙恬虽然是蒙家人,能给他一个好出身,但秦国对军功极其看重,就算是蒙恬也需要立功才能升职。
如今他在王手下作为千夫长,也算是中层军官。
而李信则被嬴终升了一级,作为他的副将,已经是尉官,离称将军也只差一级了。
来到武遂后,嬴终就和李信两人,与整个平阳重甲军的各级车官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