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都邑,新郑一
自从韩赵魏三家分普,韩国多次迁徒之后,最终将都邑定在了新郑
新郑过去曾是郑国都邑,直到韩火郑,最终韩国迁都于此地,是为新郑。
郑庄公在春秋时期名声不小,被称作春秋小伯,曾雄极一时,四方是维
新郑的韩国王宫就是在郑国王宫的旧遗址上建立而来,虽恢弘广衰不及咸阳宫,但却更显奢靡繁华。
王宫之中,当今韩王安于上首处会见诸多大臣,商讨看此次秦国使者入韩之事。
韩王安大腹便便,仅从外表看就会觉得他为人儒弱,但是其韩王的身份,也足以靠大势压人,在这朝堂之上,亦是
让百官不敢直视。
不是韩王此人有多么厉害,而是他坐在韩王的宝座上,韩王这层身份带来的权势,就足以让人敬畏。
“诸位爱卿,此次秦国遣使节入韩,不知诸位可有什么想法?
韩王安努力的保持看自己的镇定,但是他的话语中却显得有些虚弱无力,隐隐间还能感觉到他对此事的恐惧。
韩国所处的位置实在是太好又太差了,几乎是被秦,赵,魏完全包在中间,可谓是四战之地,乃是兵家必争。
尤其是秦赵两国在军事实力上,又可谓是七国中的最强,百年间交战频繁。
数十年前的长平之战,更是震惊世人,从此赵国深恨秦国。
幸与不幸的是,韩国与秦国是邻居。
幸运的是,秦国野心太大,又实力最强,韩国位于其东出之地,地理位置至关重要。
山东几国也明白这一点,所以对韩国到是很少攻打,生怕被秦国捡了便宜,甚至还对韩国颇为支持,这让韩国才能
苟延残喘。
不幸的也是韩国与秦国接壤,这让韩国会成为秦国最重要的目标,秦国对韩国多有攻伐,让韩国面积越来越小。
只是明知如此,韩国也没有任何办法,打又打不过,也只能期盼着秦国内部自己出事。
毕竟多少强国都是因为内部混乱而自已亡的。
韩王安也深知这一点,年轻时他也曾想雄才大略,否则在自已兄弟姐妹众多的情况下,他怎么能得到韩王宝座,可
见他年轻时也不简单。
但直到当了韩王之后他才明白,有些事不是靠他一个人能解决的,就算他作为韩王在怎么英明神武,面对如今的秦
国与韩国局势,也是无可奈何。
明白了这些后,韩王就彻底摆烂了,成为了昏庸的君王之一,他只想着自己能坐在韩王之位上,舒服的过完一生就
是。
有一句话怎么说来看,要相信后人的智慧!
就是因为有太多人相信后人的智慧,自己躺平等死,才会有后人回一句这都是历史遗留问题,解决不了。
这根本就是个死结!
这次秦国出使韩国,就让韩王安隐隐间觉得哪里不对,但又不知道这不对来自哪里,反正他就是心中不安。
韩王安话音刚路,一位面容粗扩,身材高大,眼中隐有阴郁的男子上前一步拱手道:
“启王上,秦韩边境的武遂似是有秦军调动。
“这次秦国出使韩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护我韩国安定!办
此人正是韩国的大将军姬无夜。
不要看姬无夜现在权倾朝野,专横跋,但是他能有如今的地位,全靠自己一步一步打拼而来,年轻时也是战神级
别的人物。
多年前,楚国攻韩,韩国爱爱可危,姬无夜毛遂自荐,率门客与八千韩兵,逆击十万楚军。
那时的姬无夜武功高强,谋略也深,在加工运气使然碰到了楚师突然暴死,从而以弱胜强,大败楚车。
也正是这一次的战绩,让姬无夜名声大噪,短短数年从一无名客卿成为了韩国家喻户晓的大将军。
也是从那时开始,姬无夜大权在握,近乎掌控韩国朝政。
韩王安听到姬无夜的话,为了安下这位大将军的心,他语气温和的道:“.韩国有大将军守护,喜人自是安心。”
姬无夜欲言又止,但是他想了想后,还是退了下去没有多说。
姬无夜靠看大将军之职,实际掌控看十万韩军,这已经是韩国全国兵马的一半了。
当然古代军队的计算是有问题的,说是十万大军,其实可战之兵一般只有两到三万,剩下的都是后勤人员,各国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