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
汉初世界之中,看到这里,刘邦的表情慢慢变得严肃起来。
“这个张居正,看来是已经预想到自己结局了。”
萧何表情有些复杂,半晌后叹息一声。
“张居正真可谓忠臣也。”
陈平嗯了一声,道:
“其实他应该早就知道朱翊钧的性格,但还是选择了这么做,恐怕没有几个臣子能做到。”
刘恒坐在一旁听着这些话,陷入思考,很快明白过来。
张居正是知道朱翊钧将来亲政一定会报复的?
但为了培养朱翊钧的能力,张居正依旧选择严厉管教,希望能让朱翊钧将来成为一个合格、不,应该是优秀的大明皇帝。
刘恒这么一想,突然觉得张居正似乎有些飞蛾扑火一般的悲壮了。
刘恒感慨道:
“和王莽那个乱臣贼子比起来,张居正简直就是臣子尽忠的表率啊。”
贞观世界之中,李治也发出了和刘恒类似的感慨。
对此,坐在皇位上的李世民笑了笑,道:
“张居正的结局其实早就注定了。”
啊?李治疑惑地看着自家父皇。
“父皇,难道就不存在朱翊钧看破张居正苦心和忠心,最终张居正得以善终的结局吗?”
李世民呵呵一笑,点头道:
“这个确实是不存在的,无忌,你和为善说说吧。”
长孙无忌点了点头,道:
“殿下,张居正的问题其实并不在于对皇帝的严厉管教,而是在于从万历元年到万历十年,天下臣子只知道张居正,不知道万历皇帝。”
李治悚然一惊,后背突然沁出冷汗。
长孙无忌的表情变得严肃了起来。
“无论是考成法还是一条鞭法,这种涉及到国家根本制度的改革,都应该是由皇帝来进行推动的。”
“而张居正却借助自己当时的权力,等于绕过了皇帝,擅自改变了大明的国家根本制度。”
“对臣子来说,这是越权了。无论是万历皇帝,还是其他任何一个皇帝,都不会容得下张居正的。”
在场的其他大唐臣子同时点头。
房玄龄正色道:
“张居正的初衷是好的,他的改革也是卓有成效的,但他也确实越权了,逾越了作为臣子应该有的本分。”
李治听得颇为无语, 忍不住吐槽了一句。
“按照这种说法,难道作为臣子,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整个国家被昏君带着衰落甚至灭亡,但却什么也不做?”
“这就是臣子的本分?”
这一次,回答李治问题的是坐在皇位上的李世民。
“你说的没错,为善。这就是臣子的本分。”
大明世界。
朱棣皱眉,颇为不满地开口。
“这个朱翊钧,也太不像话了。”
“才刚刚亲政,就打算对自己的恩师下手了吗?”
朱高炽颇为认同地点头。
“朱翊钧这小子,连最基本的尊师重道都不会,实在是太过分了。”
面对着儿孙的吐槽,朱元璋哼了一声。
“你们懂什么?翊钧不是不懂尊师重道,而是因为张居正越权了。”
“考成法、一条鞭法,固然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但无论如何也不应该由一名臣子来主导,来推动。”
朱棣深吸一口气,正色道:
“父皇,儿臣是真的不认可您这些话。”
“臣子也是可以为大明做出贡献的呀。”
朱元璋笑了笑,缓缓开口:
“老四,朕只问你一句。”
“考成法考出来的官吏,还有那些一条鞭法受益的老百姓,是更愿意听张居正的话,还是听朱翊钧的话?”
朱棣如遭雷击,说不出话。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和尚未成年的小皇帝相比,一直在执政做事的内阁首辅张居正,显然才是更得人心的那个。
朱高炽胖脸也是一抖,没来由地想到一句话。
得人心者,得天下!
朱元璋叹了一口气。
“张居正之能,朕难道看不出来吗?”
“朕又没瞎!”
“但张居正啊,确实是做过了。”
“不是朱翊钧容不得他,是任何一个脑子正常的人坐在皇位上,都容不得他。”
停了一会,朱元璋又缓缓开口。
“他确实堪称伊尹、周公,也是朕看了三部大明盘点视频中,唯一一个朕发自内心认可,觉得拥有丞相之才的能臣。”
“只可惜,大明这个时代已经没有伊尹和周公的容身之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