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本书来自中亚,名《帖木儿武功记》,对帖木儿生平记录详尽。据记载,帖木儿为征讨大明准备多年,设立驿站,沿途屯田,储备粮草,并派密探前往南京,堪称处心积虑。”
“永乐二年,帖木儿起兵,步骑45万自撒马尔罕启程,前往伊犁河谷,沿途40万民夫供应大军军需。据记载,其所准备的粮秣足够七年所用。步兵20万,骑兵25万!”
“好在天佑大明,这厮还没到伊犁就病死了,树倒猢狲散,征明之事不了了之。”
“倘若他没有病死,你说说看,成祖与帖木儿,谁胜谁败?”
“这个……”葛怀玉眉头紧锁,沉思好半天方才开口。“成祖爷武功旷世,而且帖木儿劳师远征,百姓不附,地理不熟。臣以为帖木儿不是成祖对手。”
朱老七嘿嘿一笑,“算了,也不为难你了。”
“帖木儿在南京都安插了耳目,何况西域呢?而帖木儿帐下又以蒙族为主,其中不乏蒙元余孽。可以说,地理了然于心。”
“至于人心,你看看舆图,西域景教盛行,陕西回回众多,便我大明军中也不乏回回将校。帖木儿振臂一呼,利益拉拢,彼等会不会反叛?”
“那时节成祖刚刚登基两载,众所周知原因,国内政局不稳,边军也多不安,正是我国虚弱之时。”
“我以为若两军相争,宋晟必败,而后成祖出兵,两方战于陕西,即便我军胜利,也会是惨胜,陕西饱受蹂躏,江山残破。”
“我这样说,是要提醒外交司上下,要读史,国史要读,世界史也要读,眼光要放之于世界,深刻理解这个世界。只有这样,你等行事才能游刃有余,事半功倍。”
闻言,陶春、葛怀玉齐齐躬身,“多谢殿下教诲,臣记下了。”
朱常瀛微微颔首。
“我看这个阿贡有几分帖木儿的影子,实力壮大之后一定会前恭后倨,试图突破并挑战我瀛州。”
“我意,马打蓝的扩张应该到此为止。一个统一的爪哇,哪怕是名义上的统一对我大明也是不利的。”
“但怎么操作,孤希望海军本部、外交司、南洋商行三方商议,拿出一个方案来。时间紧迫,十月中一定要将此事敲定,迟则生变。”
“殿下,有关爪哇事,海军本部这边已经草拟了计划,请过目。”
闻言,朱常瀛倍感满意,从顾长云手中接过文件,打开来看,却不由眉头紧锁。
“锡江要攻打巴厘岛?就为了几个武吉斯海盗?”
“殿下,锡江曾几次遣使要求巴厘岛几国不得容留海盗,但巴厘岛诸王置若罔闻。”
“当然,此国灌溉渠四通八达,水稻高产,可作为补给基地。另外,此岛毗邻爪哇,爪哇任何一地有变,也好及时支援。而且此岛任何一国都拒绝于我瀛州签订任何协议,近来又同尼德兰人勾结。海军部以为还是先下手为妙。”
巴厘岛上,堪称失败者联盟。
由于一神教入侵爪哇,众多不愿改宗的婆罗门教贵族平民便被迫迁徙此岛,所以才有了人有了国。
最初,说是有八个国家,最近的情报,又说有六个国家。
互相攻伐,潮起潮落的,就也说不清楚。
基本上,岛民过着相对与世隔绝的生活,先来一步的葡萄利亚人甚至没有登陆过此岛。
这种局面自瀛州攻陷望加锡,也就是锡江之后戛然而止。
最初,两方交往还是比较顺畅的,锡江从岛上贵族手中购买稻米用于军需,相当一段时间,西里伯岛移民都要仰赖巴厘稻米过活。
后来,又开始贩卖奴隶。婆罗门教嘛,种姓社会,岛上虽有争端但战争并不激烈,这就导致大量人口冗余,尤其是底层农奴。
依稀记得后世巴厘岛旅游,据说还能同岛上王族合影,传回中国的消息都说好,景美人也善良,仿佛世外桃源。
朱常瀛前世没有去过,如今传回来的报告显示,景色确实一绝,人也确实热情好客,待人以礼。但仅限于中上层,绝大部分人过的还是牛马不如的农奴生活。
试想,如果婆罗门教能够平衡财富分配,人人安康,那也不会被一神教侵蚀,触之即溃,毫无反抗能力了。
在爪哇岛,景教势力可是将婆罗门教势力同佛教势力几乎屠杀绝种。
这世界没有桃花源,便只有两个人存在,也会有压迫。
顾长云的提案就是……没事找事。
“锡江舰队是不是很闲?巴厘岛以东都安定了?西里伯流贼都清理干净了?”
“殿下,西里伯防务去年已经尽数转交陆军部,除非陆军部提出请求,否则海军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