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氏也调侃道:“是啊,说出去了只怕没人会信,明明是一群土匪,反倒变成了打狗的正义之师,简直荒唐。`1.5\1′x_s.w\.,c,o~m?”
胡宣又把檄文看过好几遍。
他根本就不信梁萤是正儿八经的公主,因为以前一直被她忽悠跳坑,觉得多半又是她那张破嘴跟京中的人合谋搞的鬼名堂。
反正她名堂多不差这一件。
一石激起千层浪。
不止俞州境内在热议,永庆那边的程大彪他们也傻了眼,他是个粗人,脱口道:“照这么搞下去,咱们造反也造得理所应当了。”
胡志国板脸道:“瞎说,怎么是造反呢,是替天行道。”
程大彪赶忙道:“对对对,是替天行道!替天行道!”
姜怀忍俊不禁,他反正怎么都不信梁萤是公主,倘若她真是公主,梁王室何至于落到此番境地?
这不,程大彪也不信,觉得多半是她想出邪门歪道忽悠来的,因为她那脑子确实比较滑头。
当初在安县打豪绅就是个例子。
目前手里握有兵丁的诸侯最大的几家分别是建水广阳侯朱氏,允州何氏,金林王氏,青州柳氏,江原刘太守,杜阳常山王卫氏和北春汝南王等。¨微?趣′暁?说.罔· ·庚_辛.罪·筷¢
这些人都是有实力威望敢打群架的,汇聚起来至少有将近百万兵。
还有一些郡守也发放了英雄帖,甭管是不是乌合之众,皆聚到河城商议讨伐之事。
当这些讨伐檄文被送到各路诸侯手里时,集体炸锅。
那楚王在京中横行霸道,动不动就围剿他们这些诸侯,如今有了打群架的机会,怎么都会去薅羊毛。
哪怕各怀鬼胎,也要去凑一波热闹。
一来是打着替天行道的正义旗帜,如果你不去凑热闹,就显得不合群,容易留下诟病。
二来大家都知道河城里藏得有能横扫千军的秘密武器,万一走狗屎运见到了呢?
三来就是想捡便宜。
隆冬时节民间全是关于讨伐楚王的议论,风声传到京城,搞得京中百姓惶惶不安。
人们在私底下议论。
一背着幼子的妇人跟街坊邻里悄声八卦,说道:“倘若各路诸侯都来讨伐楚王,那咱们京城岂不是要生乱子了?”
另一位妇人答道:“这年头的老百姓真不容易,东躲西藏,没一处能安生。¢q\i!u*s-h¢u?b·a′n¢g,.¢c_o¨m`”
“照眼下这情形,京中多半要生乱的。”
“以我之见,还是先躲到乡下去为好。”
人们七嘴八舌,私下里议论此事。
眼见风声愈演愈烈,当初参与这起事件的永嘉心神不宁,她慌忙去了一趟武安的府邸。
当时武安正在书房里写了一幅字,素娥走到门口,通报道:“主子,永嘉大长公主来了,说要见你。”
武安“嗯”了一声,“让她进来罢。”
不一会儿永嘉进屋来。
武安穿了一袭素白衣袍,屋里烧得有炭盆,铁架上还烤着两枚芋魁和几粒板栗。
看她悠闲的样子,永嘉着急行礼道:“阿姐还坐得住,外头都不知传成什么样了。”
武安看向她,不紧不慢道:“传成什么样,说来听听。”
永嘉着急拍大腿,当即把讨伐楚王的檄文背了出来。
武安失笑,赞道:“这是何人写的,妙极。”
永嘉:“你还好意思笑,市井里皆在议论此事,朝廷里只怕……”
武安平静道:“急什么?”
也不知是被她的表情唬住了,还是其他原因,永嘉一时不敢吭声。
武安坐到炭盆跟前,淡淡道:“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便没有回头路。”
永嘉嗫嚅道:“阿姐你不怕吗?”
武安笑了笑,“自然是怕的。”顿了顿,“可是跟当年的清君侧比起来,这点怕算得了什么?”
永嘉闭嘴不语。
武安握住她冰凉的手,“有我这个嫡长在,你无需惧怕。”
永嘉张了张嘴,想说什么,终是忍下了。
她到底是女流之辈,遇到这些事情,基本上是束手无策的。
话又说回来,就算是成王和景王,也都无能为力,拔了牙和利爪的老虎,不过就是只大猫罢了。
翌日楚王在朝堂上大发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