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晋末长剑 > 第1435章 劫难

第1435章 劫难

第1435章 劫难

在西域征战,最大的烦恼可能就是距离。?x,w!q¢x^s,.!c,o`m\

不来此地,根本无法理解地广人稀是什么概念。从一地到另一地,动辄百余里、数百里,而这数百里中间的很多地方甚至不配有地名可在中原,兴许走三十里就是另外一个县了,中间还满是村落,到处是绿油油的农田、碧波荡漾的河湖以及一面又一面招展着旗帜的乡村食肆。

农业、人口方面的差距是相当大的,而且难以弥补,因为自然禀赋不行。

财富或许可以弥补一些,毕竟当商路要冲,收税都能发大财了,老百姓靠卖粮食、卖水也能不无小补。但农业禀赋不佳,便是财富再多又有何益?你生产的粮肉蛋奶没法消化这么多财富,只会把本地物价推高。

自高昌西行之时,邵还看到了一支庞大的辐重队伍。

他们往西南方向走,很显然是给赵玮部提供粮草、器械的,但应该只走一百五十里到横截县(今托克逊附近)就止步了,那边现在囤积了不少资粮和人丁,自有其他人继续往前运输。

根据最新得到的消息,赵玮部前锋已出横截县,进入了西南边七十里的山谷(苏贝希山沟)。

邵对此没什么想法,离焉耆的属国危须还远着呢。出山谷后,要经一段沙,中有泉水一处,名银山泉一一此泉在唐代名阿父师泉,传闻僧人登崖祈水,得泉涌而出,无人时仅少量渗出,取水之人多时则大量涌出,其实此泉早就有了,且在周围形成了一个小湖泊,是古丝绸之路上重要水源节点,20世纪时慢慢干涸。

过此泉后,还要翻越银山,此山上应有焉耆或危须兵一一天山一部,因多银矿而得名,西域诸国自铸的银币多出于此山。

从横截县到银山,总计二百九十里,除泉水一处外,中间不是沙漠就是山沟,并不容易走。

当然,人家不容易走,自己这一路也没多简单。

出高昌后,大军往西北方向前进,两三天后才抵达交河县。\w?e\i?q~u\b,o^o-k!.?c,o·m_早前屯于此处的兵马已然南下,而今除了三千秦州丁壮外,就只有原车师前国百姓了。

十六日,邵出交河,连续行军七日,抵达这个位于车师古道上的山谷一一高昌行营以其为「安戎戌」(达坂城)。

安戎成有四百车师兵,见到邵前来后,纷纷请求归乡。

对他们而言,安戎成是国家西睡,时不时受到贼骑劫掠,又非他们的家,实在不愿在此守下去了。

邵没有立刻答应,而是先带着王府属吏登高望远。

别人还没说话呢,大农柳恭却神色一震,道:「大王,这是好地方啊。」

邵也觉得不错,别的不谈,河流比高昌多多了,弄不好雨水也多一些。

高昌那鬼地方,河流看不见几条,有也不能保证全年有水,泉水与河流一个鸟样,故需要大规模开挖四通八达的地下井渠,收集雪山融水。

西边这一块其实都是古车师国领地,但后来不知道为什么废弃了,明明条件那么好。

这可能与车师国被汉和匈奴分据,各立车师前王(原车师王世子)、后王(原车师王兄弟)有关,也有可能就是单纯守不住,毕竟地形开阔嘛,水草条件又好,被很多人凯航。

「确实是好地方。」邵说道:「但还得以高昌为本。」

简而言之,手握有三万多人口的高昌四县,稳固根本之后,再考虑向外扩展。

「高昌去年收了多少由租?」邵问道。

「若算上戊己校尉部,共收得粟麦五万三千余斛。」柳恭回道。

邵哑然。这么点粮,怕是连官更俸禄都发不起。

不过高昌的俸禄开支里应该存在大量的钱财,这与中原粮食、布帛支出占大半的构成不同。¢x¢n*s-p¢7^4¢8,.~c¢o·m/别的不谈,邵在高昌、交河二县市面上发现了很多金银币,大部分商人做买卖是用银盘、银瓶、银碗交易,如果不够,那就补一袋小麦。

也就是说,白银是主币,小麦是辅币。

邵看到时心中很是兴奋。

他其实有一整套发展高昌的计划,但这一切都建立在有足够的钱币的基础上。

高昌市面上流通的银盘、银瓶、银碗乃至西域各国金银币、中原汉魏晋梁四朝的铜钱极多,货币已然十分充裕,完全可以大展拳脚一一当然,便是把高昌全部的钱币搜刮走,

送到中原,也半点浪花都泛不起,毕竟这只是一个几万人的国家,体量太小了。

二十三日出安戎成,继续往西北方向前进时,邵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