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泽峰恍然大悟。
按照王逸的意思,原来增程版才是主力,可能承担八成销量。
而纯电版本只占两成。
究其原因就是纯电版本价格太贵,还有续航焦虑问题。
最简单的,混动版本,这年头纯电续航150公里或者200公里的小电池就行,足够用了,成本也低。
但纯电版本300公里续航都不够,400公里续航的大电池也捉襟见肘,要做到500公里的纯电续航才靠谱。
在十年后,五百公里的纯电续航电池成本不高,可在当下,三百公里的纯电续航电池成本就很高,500公里的纯电续航电池更是死贵!
真要上500公里纯电续航,星逸汽车40万起步根本不现实。
特斯拉500公里续航卖到百八十万,星逸科技也得卖到六七十万。
这样一来,销量就惨淡。
还是150公里到200公里的小电池+增程,才是当下最好的出路。
突出的特点就是油箱增程,成本低,综合油耗低,续航长!
挂上一个56l的邮箱,再加上纯电续航150-250公里,综合续航直奔1300-1400公里!
比油车都猛多了,续航无忧。
“增程版本,你们怎么搭配的?”王逸问道。
“董事长,星逸s5增程轿车,标准版搭载30kwh的自研刀片电池,纯电续航初步测试能做到150公里以上,后续继续优化,纯电续航有望达到180公里。还有一个30l的油箱,满油满电综合续航初步测试约700公里,后续继续优化,有望达到800公里。”
“旗舰版搭载40kwh的自研刀片电池,纯电续航初步测试能做到200公里以上,后续继续优化,纯电续航有望达到250公里。同样是30l的油箱,满油满电综合续航初步测试约800公里,后续继续优化,有望达到900公里。”
“星逸x5增程suv配置和s5差不多,不过由于suv更重,导致续航有所衰减。”
王逸点点头:“标准版30kwh的自研刀片电池,高配版40kwh的自研刀片电池,纯电续航180公里,240公里,这没问题。但是邮箱30l太少了,直接做到56l。”
“董事长,需要这么大的油箱吗?30l,满油满电综合续航八九百公里足够了吧?”
王逸摆了摆手:“不够,把油箱做大就行,满油满电综合续航1300公里-1400公里。让用户彻底无忧。”
“油箱这个东西,必须给足了,用户可以不加满,但我们不能给小了。”
“一旦油箱给小了,销量好不了。”
前世的宝马i3就是如此,第一款销量还可以的增程汽车。
纯电续航约 130-160公里(nedc标准),9l油箱,综合续航约300公里。
只能说鸡肋,跑个高速都要频繁加油,用户能不烦?
结果就是宝马i3增程版的销量虽然还凑合,但也不是多好,更别说大爆了。
但凡把9l油箱换成56l油箱,满油满电综合续航300公里变成1200公里,那i3增程版的销量,可就厉害了。
因此王逸决定,直接换56l大油箱。
一句话,用户可以不加满,但是咱不能没有!
“好的,董事长,我这就安排更换事宜,然后尽快开始测试。”
“嗯。”
王逸满意地点点头,接着话锋一转:
“还有你刚才说的产能问题,后年开始,产能充足,但明年上半年产能匮乏。”
“是的,董事长,明年上半年,需要产能爬坡,产能的确捉襟见肘,因此上半年总产能只有36-4万台。到了下半年,就能达到月均1万台。”
王逸点点头:“这样算下来,明年上半年总产能4万台,下半年6万台,全年10万台。”
“是这样,董事长,不过到了后年,一期厂房年产12万辆,二期厂房开始投产,后年全年22万辆没压力。”
“嗯。关键就是明年上半年,产能太少了,只有4万台左右。尤其是一月份,产能只有2000台,二月份估计也就三四千台。”
“这么少的产能,再分成s5和x5两款车,那就更加捉襟见肘。”
邹泽峰听懂了王逸的意思:“董事长,您的意思是说,咱们明年一月份,先只发一款车,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