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好另谋他去,决定找孙传芳出气。”
“于是蒋介石便留下第四军继续围困武昌,自己带着第一军和第七军去江西收拾孙传芳去了。”
“然而非常尴尬的是,蒋介石刚到江西没几天,武昌就被拿下了。”
“10月10日,武昌城内的守军打开城门迎接北伐军入城。”
“当日,独立团首先攻占蛇山。”
“北伐军占领武昌,两万多守军投降,刘玉春被俘。”
“刘玉春这个人虽然是敌人,但作为军人他是合格的。”
“所以事后,蒋介石以刘玉春不失为忠勇军人,下令优待,无罪释放。”
“两湖之战,吴佩孚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而原本只是小角色的唐生智则一飞冲天,成了北伐的最大受益者,其声望竟然隐隐有盖过蒋介石的苗头。”
“眼看唐生智有了制衡自己的实力,蒋介石当然不甘心。”
“为了提升自己的影响力,蒋介石决定亲自带队打孙传芳。”
对于吴佩孚的主力被消灭,完全退出了争霸天下的战场,北洋时期的老百姓无不欢欣鼓舞。
吴佩孚的大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们都听说过吴佩孚这个大军阀。
现在这个闻名天下的大军阀被打败了,也就预示着战乱很快将迎来终结。
北洋时期军阀混战,他们老百姓早就受够了,无时无刻不期盼着战乱快一点结束。
他们只希望有一个人能带着大家结束军阀混战的时代,至于是谁就不是他们所关心的。
而以现在的形势来看,国民革命军问鼎天下已经是板上钉钉的。
如今蒋介石带领国民革命军打败了吴佩孚,消灭剩下的军阀也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此时此刻,大家的心情格外轻松,总算看到了战乱结束的希望。
为了这一天的到来,大家不知道等待了多少年,遭受了多少苦难,好在总算要苦尽甘来了。
战略纵深这种问题在一开始就应该重点留意,而不是到了危急关头才想到此事。
都快要陷入敌方的两面夹击之中,还不能看清形势。
如此做派,想要取得最终的胜利根本就不可能。
当然了,相比于吴佩孚,他对孙传芳的短浅目光更为不屑。
双方原本就是盟友,都有同一个敌人,在这种危急关头更应该齐心协力才对。
可偏偏到了如此地步,还要选择坐山观虎斗,按兵不动看着盟友遇难。
如此愚蠢的行为,他都已经可以预料到孙传芳最终的悲惨结局。
北伐军刚刚到来,正是根基不稳的时候。
这时候吴佩孚和孙传芳双方要是通力合作的话,很有可能会扭转乾坤,可偏偏目光短浅的孙传芳错失了绝佳时机。
“这时候的吴佩孚手上还有十余万人,孙传芳约二十万人。”
“如果两家联手,趁北伐军立足未稳,是有可能逆转战局的。”
“但孙传芳选择做观成败,这对北伐军而言,只能用撞了大运,形势一片大好来形容了。”
“8月12日,北伐军总司令部移驻长沙,蒋介石召开军事会议,决定分三路进军。”
“第四军、第七军、第八军组成中路军,由唐生智指挥,直取武汉。”
“第二军、第三军组成右翼军,在醴陵、攸县集结,由朱培德指挥,负责警戒江西的孙传芳军。”
“第六军和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师组成左翼军,由蒋介石指挥,为总预备队。”
“三天后,战斗打响,中路军突破汨罗江防线,然后一路北上攻克岳阳。”
“吴佩孚军溃不成军,纷纷退入湖北。”
“8月22日,叶开鑫残部万余人和吴佩孚急调来的一个混成旅。”
“在粤汉铁路上的丁四桥要隘布置防线,企图凭险固守。”
“8月26日,北伐军第四军集中六个团的兵力向丁四桥发起攻击。”
“激战期间,双方互有胜负,丁四桥几度易手。”
“吴佩孚担心丁四桥守不住,亲临前线督战,下令退却者杀无赦。”
“同一天,第四军第十二师师长张发奎抵达前线,也下达了决一死战的命令。”
“8月27日拂晓,张发奎亲率第四军第三十五团从正面奋勇冲杀。”
“北伐军视死如归,前仆后继。”
吴佩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