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耗实力。
“但是很快,冯玉祥发现自己打不过中外势力联合上阵,这谁受得了。”
“胡汉民何德何能,根本没资格跟自己比。”
“1926年初,结束了内战的奉军再度入关。”
“1926年3月,反冯玉祥联军与国民军在直隶地区爆发多场战斗。”
“见孙传芳反对出兵,萧耀南也随即附和,力主吴佩孚不要四面结仇。”
“李景林也表示自己绝无二心,但张作霖不信,李景林就此退出军界。”
“至于吴佩孚是怎么东山再起的,过程稍微有点曲折。”
“而新桂系向来支持革命,看不惯唐继尧之流。”
“萧耀南被说的甚是惭愧,便派人把吴佩孚迎到了武汉。”
“声言愿意重新立其麾下,想通过曹锟与吴佩孚冰释前嫌。”
“当时广西的旧桂系已经覆灭,取而代之的是以李宗仁、白崇禧为首的新桂系。”
可偏偏那么多人前来劝说,尤其是寇英杰等人,动辄就站在道德制高点指责他,迫使他一时心软收留了吴佩孚。
不管是为了统一大业,还是为了报仇雪恨,他都不会放过冯玉祥。
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收留了吴佩孚,他萧耀南又该如何自处。
“以前他兵强马壮,大家不得不臣服于他。”
没有苏联的援兵,他也知道国民军肯定打不过联盟军。
“因而,东南五省督军便在孙传芳的劝说下,拒绝与冯玉祥开战。”
“冯玉祥本人不在,国民军群龙无首,谁也不听谁的,各有各的打算。”
“见仅靠自身实力报不了仇,张作霖开始四处拉拢盟友,联合吴佩孚和阎锡山,约定三家共同出兵对付冯玉祥。”
“说要是没有吴大帅,你小子能有今天的地位吗?”
但东北是张作霖的地盘,他哪里有能力打通东北通道,求援一事也就只能作罢。
“河南是吴佩孚的老巢,经营许久,根基还算稳固。”
吴佩孚的遭遇也让各朝很多上位者警醒,不可一味地苛责下属,以免将来某一天遭受反噬。
“于是吴佩孚就接管了萧耀南的兵权,又在湖北东山再起。”
“而与汪精卫平起平坐的胡汉民,早在半年前就因为廖仲恺遇刺案也被派去苏联考察了。”
“就这样,吴佩孚在武汉做了九个月的寓公。”
“况且,先总理北上的时候是他跟着,先总理生病是他在身边陪伴,就连先总理的遗嘱也是由他起草。”
“结果半年前还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呼风唤雨的吴佩孚,此时竟然沦落成了一个无处可归、四处漂泊的流浪汉。”
只是有些可惜,要是在全盛时期,他单枪匹马就可以剿灭冯玉祥。
“1925年10月21日,讨贼联军总司令部在武汉建立,吴佩孚任总司令。”
“1926年3月,日本海军掩护奉军舰队进攻大沽口。”
“但是,由于大家都是督军,各不服谁,需要找个有地位有声望的人出来牵头。”
时局发展之快,让各时代很多人深感诧异。
“见战争已经无法避免,鹿钟麟便将段祺瑞驱逐下台,然后收拢兵力撤至南口。”
可一旦吴佩孚虎落平阳,那就只有被犬欺的下场。
原本他战前还信心满满的,不觉得联盟军能把他怎么样。
“但他认为,既然非常国会选举自己做革命政府的元帅。”
“见南方各省的直系督军都不搭理自己,吴佩孚只好去到河南发展。”
令他更加无语的是,还给吴佩孚机会,让其担任联盟军的最高统帅。
“而萧耀南手下的几个师长,如寇英杰因为支持吴佩孚,反倒架空了萧耀南。”
为了担心吴佩孚在湖北搞事情,他还特意和吴佩孚约法三章,不让对方插手湖北的事情。
“吴佩孚为了笼络人心,任命寇英杰为河南督军,齐谢元为直隶督军。”
“不久后,张作霖令人缴了李景林和张宗昌的械。”
“吴佩孚只得再次出逃,这一次他坐火车逃往湖北。”
“由此可以看出,虽然吴佩孚的性格不怎么样,但他在恩赏这方面也是真不含糊,从来不亏待小弟。”
哪怕战败了,他的人脉部下依旧在,总能找到愿意为之效忠的人。
“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