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为了降低老百姓的负担,同时给国家带来更多的收入。”
“雍正之所以选择推行摊丁入亩的政策,是因为人头税非常不公平,甚至还破坏了国家发展。”
“国家税收的本质是财富的转移,它应该和收入、家产挂钩,财富多的人理应承担更多的税收,这样社会才能稳定运转。”
“而人头税明显违背了这个宗旨,因此逐渐成了社会的痼疾。”
“古代王朝的覆灭大多是因为财富分配不均、土地兼并严重。”
“之所以这些问题很难彻底解决,人头税绝对是核心原因。”
“按理说,土地是农民的根基,只要有一分可能,他们都不会卖地。”
“但是农民是看天吃饭的,遇到大灾之年,很容易出现颗粒无收的情况。”
“在收入近乎断绝的情况下,赋税就是压垮他们的关键。”
“地税是和收入挂钩的,所以遇到灾年,它可以忽略不计。”
“但是人头税每年都必须交,而且是朝廷强制征收的。”
“很多农民交不起人头税,只能卖掉赖以生存的土地,最后导致彻底破产,甚至冻饿而死。”
“早年间,雍正曾经被康熙委派到全国各地去巡察,对于民间疾苦有着深入了解。”
“废除丁税的想法早就根植于心,所以他继位称帝后,
雍正: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正因为朕当初亲眼目睹老百姓的疾苦,才会一登基就强行推行摊丁入亩。
当初父皇委派他到全国各地巡察灾情,看到那惨不忍睹的一幕幕让他痛心。
也是那个时候,他深刻的明白老百姓被沉重的赋税折磨得不成样子。
同时他也见到了愤怒的一幕,在老百姓灾情严重的时候,那些士绅大族的日子当真是奢侈浪费。
贫富差距如此之大令他警醒,要是再不解决,恐怕大清朝也会步大明朝的后尘。
所以那时起,他就暗下决心,等他掌权后,必然会强势全国推行摊丁入亩,减轻老百姓的负担。
“摊丁入亩这个政策是雍正朝推广天下的,因此很多人以为它是后者首创,其实并非如此。”
“这个惠及民生的政策来自于另一个大名鼎鼎的改革家,那就是大明首辅张居正。”
“后者在执行一条鞭法的时候推出了很多辅助政策,其中就包含了摊丁入亩。”
“可惜的是,伴随着张居正的去世,他的所有改革都很快消亡,摊丁入亩这样阻力极大的政策自然无法保留。”
“雍正即位以后,面向全国颁布诏令,宣布从今往后,各省都将实施摊丁入亩制度,不得有误。”
“至此,困扰了中国农民两千多年的人头税终于彻底被埋葬。”
“摊丁入亩的推行遇到了很多阻力,哪怕有雍正的铁腕决断保驾护航,也用了将近五十年才彻底搞定。”
“可以说,摊丁入亩制度的实施,凝聚着清朝三代人的心血。”
“虽然康熙和乾隆也出了一点力,但是后世的史学家还是把摊丁入亩的实施归功于雍正。”
“因为在这项政策的推广和落地过程中,雍正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付出了远超其父与其子的努力。”
“摊丁入亩刚被提出就在朝廷遭遇了很多阻力,这些问题基本都是雍正解决的。”
“它在全国推行的
“直隶的士绅地主都颇有权势,一直在明里暗里对抗。”
“为此,雍正派出了自己的心腹去开展工作。”
“在后者的兢兢业业和雍正的铁腕护航下,摊丁入亩政策在这里成功落地。”
“摊丁入亩在直隶大获成功后,朝中反对的声音逐渐平息,雍正这才将它在全国一一推行。”
张居正:真是令人讽刺,我的一条鞭法原本是为了应对大明朝遇到的危机,没想到最后却被大清皇帝发扬光大。
这事想一想就有些讽刺,大明朝危机四伏,他在小皇帝的支持下,推行一条鞭法,而其中就有摊丁入亩。
可最终还是阻力太大,他在世时还好说,一旦他去世也会落得一个人亡政息的结局。
而覆灭大明朝的大清朝,也有遇上土地兼并的危机。
但雍正皇帝用强硬手段扫除一切障碍,最终让摊丁入亩在大清朝落地生根,彻底解决了土地兼并的亡国危机。
他现在主要的精力全在一条鞭法上面,至于摊丁入亩则不能顾及到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