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焦虑症患者马小理(4)
“你的身体看着,门开了,小华端进。眼前的马小理,和上次来没怎么变。就是眼圈明显的发黑。黑黑的,给他阴柔气十足的脸庞,带。马小理惊异的看着黄妮,有些奇怪,但他没有说话。“比如你是在哪出生的,父母是做什么的?你在哪里上的学,最高学历是什么?你做过什么工作,工作是否满意?还有,结过婚吗?家庭生活情况,等等。给你看病,是不是先介绍一下你自己啊?”黄妮笑着说。她故意绕开了马小理的病情,向他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这个问题还挺大的……让我想想。”马小理稍微犹豫了一下,眼睛开始滴溜溜转动起人的心,似大海般辽阔,其实,在黄妮看来,人的心,能够承受的苦痛,十分有限!当一个人,心里承受的苦痛,超过他的心理阈值时,心理病就会爆发……每一个心理病患者,都是怀着许多无法言说的苦痛和秘密,走进诊所的。这点,心理医生黄妮最为清楚。这些年来,她接待了上万个心理病人,病人的身份,也是五花八门:有年仅五六岁的男孩女孩,也有年逾八旬的耋耄老头老太;有正值青春年华的大学生,也有闪婚、离婚、复婚的丈夫、妻子,第三者情人;有身负要职的官员,身家上亿的老板,也有呆在家啃老的窝囊儿子……从智商和情商会道,纵横帷幄,但是,他们却无法化解一些突如其来的打击,潜滋暗长的心病……在与他们交流的过程中,黄妮知道,这些心病,不是一天两天就得的。它们大多是伴随着一种不良的生活习惯,或者是错误的思维惯性,或者是有害的情绪,与岁月同生共长的。起先,也许是一些不起眼的小错误,不足为道的小失误,并不太过分的小放纵……但随着时间的增长,这种错误逐渐扩大,壮大,壮大到可以遏制住主人的主流价值观,管控主人的正常情绪,行为,反客为主,祸害自己,终于在某一天,成为无法驱赶的心魔!当然,也不排除有些心理病,是被某些意外事件突然激发的。不过,这毕竟是小概率事件。所以,在和马小理的心魔正面接触前,黄妮想先尽可能的了解马小理这个人的生活圈子,生活环境……“黄医生,我这个人吧,其实很简单的。”马小理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绪,开始和黄妮介绍自己:()?()“我的家乡,是在山西的一个县城。我的父母,都是煤矿工人……”
?想看小静的《天堂?%?%??()?()“我印象中的家,是一个有三间屋的小平房。家里没有什么钱,生活很拮据。我虽然是独子,但小时没有穿过新衣服,全是我表哥穿剩的旧衣服。在我初中毕业时,我爸爸在井下工作时,矿井发生瓦斯爆炸,我爸爸没能逃过这一劫……我妈妈就向矿里提出,要让我顶替我爸,到矿井上班。初中毕业时,我才十六岁啊!我妈把我的年龄改成了十七岁。就这样,连蒙带骗的,我就当了一名煤矿工人。”()?()
“煤矿工人的工作,实在太苦了。我干了不到一年,就想办法找人帮我调到了煤矿的信用社上班。可是,干了不到半年,信用社倒闭了。”()?()
“后来,我便跟着一帮人,离开了我们家乡,到外地来讨生活。刚开始,我们先是到了天津,石家庄。可是,那里的生活消费太高了,工资不高,挣得钱,月月光。于是我就来到了华城……”
“黄医生啊,我是198年生的,今年岁了。我记得,,我的青春时光,是在你们华城度过的。”马小理感慨的说。山西县城出身。家境贫寒。初中毕业。当过煤矿工人,吃过苦。十八岁后,离开山西后,换过多个工作,跑过几个大城市,算是见过一些世面……马小理前面的叙述,给黄妮这个印象。“那么,到华城后的这段时间,你都干些什么工作?”黄妮问。“我应聘到一家化妆品公司工作。刚开始,是打杂,什么都干。像背货品,在火